发表时间: 2025-08-05 02:13
滨州城东居民区门口突然要建大货车专用通道,这事听着就让人睡不着觉。
黄河十九路架起738米跨线桥直通渤海五路,渤海十一路拓宽成六车道,两条路都顶着"城郊大仓储运基地配套"名头,沿线十几个小区业主已经炸锅。城市规划不能总让住在路边的居民买单,特别是这种规划公示期才公开具体细节的操作,把每天要吸尾气的居民置于何地?
设计文件里"按建设时序分期实施"这句话特别值得玩味。渤海十一路绿化带从原本规划的20米腰斩到5米,黄河十九路绿带虽保留20米但注明"后期施工设计为准",这种打折扣的预留空间在城建史上屡见不鲜。三年前青岛某物流园配套道路就玩过这手,承诺的30米隔音林带至今没种够十米,沿线居民实测夜间噪音值超标三倍。滨州这次规划把道路红线外扩到50米,但交叉路口处桥梁净空高度没公示,万一大货车夜间集体轰油门,住十层以下可能都得装双层玻璃。
跨线桥设计指标应该公开接受环评监督。参考济南二环南高架的前车之鉴,当时公示的设计图没注明货车分时段限行,结果高架变成24小时过境货车通道,环保部门后来测出沿线PM2.5峰值是其他区域的两倍。滨州这次两条路都连着规划中的仓储基地,设计标准必须考虑未来十年货车流量激增的可能,别等桥建好了再搞补救式隔音墙。
其实可以参考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的设计智慧。他们在道路与居民区之间设置了三层缓冲带:首层6米灌木隔离带,中间3米生态水沟,外围2米透光隔音板。这种立体式降噪方案成本虽增加15%,但让沿线房产保值率提升了8%。滨州现方案里5米绿带种什么树都没定,与其搞分期实施的模糊空间,不如把隔音降尘的具体措施写进规划指标,让沿线居民能拿着规划图监督施工。毕竟住在这的不是货车司机,是每天要开窗呼吸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