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0 04:37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信用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坚持把诚信建设工程作为政治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坚持诚信建设与法治建设一体推进,为“强首府、争进位”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带头把内蒙古人讲诚信、守信用的正面形象立起来,全力打造“信用呼和浩特”城市名片。
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打造服务型诚信政府
呼和浩特市聚焦推进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效能、政府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推进数字赋能、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细化任务清单18项,明确牵头部门13个,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走深走实。
以“行政执法质量三年提升行动”为依托,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综合执法的 54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全部完成挂牌,并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同时,全面推广柔性包容执法模式,将以往的“严罚式”转变为“容错式”,让市场主体深切感受到“监管有力度、处罚有温度”。截至目前,已完善160项处罚事项纳入免罚、轻罚清单。
在提升行政效能上,呼和浩特市注重提升群众的“方便度”。通过印发《呼和浩特市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减权放权清单》等,涉及全市30个委办局,下放125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为旗县区切实“减负”“松绑”,极大激发了社会活力。此外,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细化分解13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指导各旗县区新增相关事项222项,调整办理流程355个、办事指南355个,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在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和蒙速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前端受理系统共计在线受理事项91612件。
呼和浩特市还聚焦政府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提升政府的“履约度”。前期对全市政府失信行为进行了全面排查起底,成功清理化解235件,涉及金额达38.9亿元。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对接涉府执行案件情况,全市涉府执行案件结案共计166件,涉及资金15.27亿元。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下发通知,全面排查政府不履行承诺、违约毁约、拖欠账款三大类失信问题。
强化商务诚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群众办事……当这些环节与信用建设结合起来,带来的变化是惊人的。在呼和浩特市,“信用+”正衍生出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新质”效能。
“过去办理审批手续,都需要工作人员到现场勘验,涉及许多办理材料。现在只需要视频,节约时间,也降低人力成本。”呼和浩特民康医院员工王云华在敕勒川乳业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说。
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牵头将“信用+”场景应用于远程勘验中,企业做出现场真实性承诺后,勘验人员无须到达现场,全程利用电子化勘验,通过“信用承诺+远程勘验+前期指导+承诺免勘验+容缺勘验”的模块化组合方式,完成线上勘验工作,达到惠企利民、降本增效目标。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累计完成“信用承诺+远程勘验”模式833次,其中,“信用承诺+远程勘验+前期指导”547次、“信用承诺+远程勘验+承诺免勘验”185次、“信用承诺+远程勘验+容缺勘验”101次。
民营经济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呼和浩特市以信用建设助力民营企业,通过“托管制+开办审批”极优服务中小微企业。
日前,绝秘(内蒙古)厨房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来到和林格尔新区政务大厅“企业开办”窗口办理企业设立登记,由于企业暂未确定办公住所,无法提供相关手续。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困难后,为企业办理了住所托管手续,4小时内,企业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提升社会诚信,描绘城市最美底色
呼和浩特市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为契机,把诚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等一体推进,将理论学习、研究阐释、集中宣讲、舆论引导、氛围营造、典型选树、弘扬诚信文化、网络诚信建设、守信激励、失信曝光等有机结合、一体推进,树立起内蒙古人讲诚信、守信用的正面形象,在全社会营造了“知信、守信、用信、重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我将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带动更多身边人讲诚信、守信用,做诚实守信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文明诚信蔚然成风。”内蒙古道德模范、艺之苑培训学校校长付兵兵在赛罕区举办的“赛罕有礼,诚信有你”文明实践助力诚信建设主题活动上如是说。
呼和浩特市以诚信典型选树活动为主线,开展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身边诚信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诚信典型评选,在各行业、各领域选树诚信典型90余人次、诚信企业5.28万家。大力宣传10万元现金交还失主的好“的哥”李子华、扎根北疆20载诚信育人的付兵兵以及老字号“崔铁炉”“德顺源”和王府井百货、正大公司等诚信企业,讲好呼和浩特人讲诚信、守信用的故事。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诚信建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场馆、学校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家风故事诵读、书信征文、书法展等各类诚信教育活动3000余场。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信用宣传月、公民道德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开展“诚信青城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拓宽诚信宣传阵地载体,充分利用道旗、户外大屏、公交站牌及电子屏、地铁车厢站台电子屏、出租车顶灯电子屏、手机短信等各类宣传载体,持续刊播诚信建设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营造了诚信社会底色氛围。
增强司法公信,守好诚信最后防线
诚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努力构建全领域抓诚信建设的工作格局。
公安系统积极响应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深入落实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先后成立3家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工作站,以精准服务为宗旨,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做到“有事办好、无事不扰”,为企业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依法严打各类涉及知识产权犯罪,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破获刑事案件177起,涉知识产权类案件44起。
检察系统积极探索打造“新媒体+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模式,打造以“党旗红”“检察蓝”“草原绿”为内涵的“首府知产检察”品牌,实现能动履职、综合保护的职责。开通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微信公众号“首府知产检察”,设立“知检故事汇”专栏,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案、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环境保护等案件背后的故事,扩大宣传领域、普及法律知识,全面提升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呼和浩特市设立了内蒙古首个知识产权法庭,同时揭牌成立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站和知识产权保护联络点,保障民营企业长远发展。
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公证机构推进“互联网+公证+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电子数据平台等第三方保全证据方式收集、固定证据。为全市有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的企业和个人开通公证绿色通道,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较隐蔽,证据易灭失、时效性强的特点,制定“一对一”方案,对有紧急需求的企业“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出证”。呼和浩特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自成立以来,受理知识产权纠纷仲裁案件35件,争议标的额约3418万元。
原《“信用呼和浩特”城市名片越来越亮》
阅读原文
来源:活力新城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