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7-15 08:42
茯茶,是黑茶中最具特色的产品,既是后发酵茶,又是全发酵茶。茯茶主要销往边疆地区,原本是民族地区特需商品。因为都是在伏天加工,所以称之为“伏茶”。茯茶的效用与茯苓相似,所以又美称为茯茶、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一般情况下,茯茶的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越易冲泡出来,茶汤色泽红艳明亮。茯茶的这些好处与其制作过程中的特殊工艺不无关系--茯茶作为砖茶中的特殊高档品种,其制作需要经过选料、筛制、渥堆、压制、发花、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
说到茯茶的发展历史,还经过了几番波折,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和态势。唐代以后,茯茶叶由官方统制,贮存一地边地府库,交换马匹,被称为“官茶”;而茶商由产地贩运交售给茶马司的茶叶,须向户部纳税请领执照,称为“请引”。每“引”规定可贩茶50千克,纳税200钱;不及“引”者,谓之“奇零”,另行发给“由贴”。没有“由引”及茶引不等者即为“私茶”。
当时朝廷为鼓励茶商贩运茶叶,每次将茶运到茶马司交割后,都奖给茶商:上引附茶350千克,中引280千克,下引210千克,作为酬劳,由他们自己出售或换马。因此种酬劳是在正茶之外附发的,故称作“附茶”。以后用谐音“茯”代替“附”,便出现了“茯茶”。
在明清时期六百余年间先后生产的“马合盛”“天泰全”“泰合诚”“人民”牌茯砖茶深受西部地区广大消费者青睐。建国后由于集中公私合营生产规模扩大,最后集中于咸阳,使咸阳成为中国最大的茯茶茶叶集散地和加工地。一直到1958年,因为存在原料二次运输问题,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关闭。1959年湖南白沙溪茶厂改用机器压制,开始大量生产茯茶。1970年按政府统一安排,茯茶改由湖南益阳茶厂生产。现在,茯茶的生产与销售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也越来越得到了西北人民的青睐,其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
品味茯茶,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但是,在品味茯茶的韵味之前,还是要先学会辨别才行。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茯茶进行鉴别:
首先,看茶叶的外包装。通常在鉴别茶叶的时候,人们不会在意包装的问题,但是,对于茯茶来说,不同年代的外包装决定了茯茶的陈旧和质量,包括纸的材质、标签字样、商标等。
其次,看茶叶的原料。上好的茯茶用料十分考究,大部分选用叶片大、叶张肥厚、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的黑毛茶为原料。而质量等级稍微低一点的茯茶则用的是拼配原料,部分采用平地茶原料,叶张薄、瘦,含梗较多,色泽也较黄褐,欠均匀一致。
再次,看茶叶的外形。不同年代的茯茶茶叶,色泽也有所不同。新茯茶的茶砖表面有大量的金黄色颗粒,形似“米兰”。随着陈放年代的延长,色泽逐步萎缩变白,三十年的茯茶已基本见不到金花留下的痕迹,隐约可见白色欠均匀的斑点。
最后,看冲泡后的内质。陈放多年的茯茶,茶汤滋味表现为甜醇爽滑。十几泡之后,茶汤色泽逐渐变淡,但甜味犹存,且更加纯正。而冲泡多次之后,茯茶的叶底黑褐均匀,质地稍硬,用手指轻轻一捏即碎。
茯茶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在品尝美味茶汤的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有诸多益处。长期饮用茯茶,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并起到有效的药理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近年来,茯茶的特殊功效已经得到茶学、医学、微生物学等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同。西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日无茶则滞、二日无茶则痛、三日无茶则病”的说法,在千百年来的饮用实践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茯茶茶叶吸附性强,又易吸收异味,再加上茯茶的香味成分大都是经过再加工而形成的,所以较不稳定,极容易自然发散或氧化变质,因此建议大家在茯茶拆封之后,用以下几种方法贮藏。其一,可以利用干燥箱储存。因为干燥箱温度稳定,也隔绝空气,将茯茶茶叶放在干燥箱中储存不会潮湿或氧化。其二,可以利用罐子储存。先用小罐子分装少量茯茶茶叶,以便随时取用,其余的茶叶用大罐子密封起来储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药罐,因为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点。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