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29 16:30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大家只需观看5秒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支持,谢谢!
2024年7月,一媒体发文揭露罐车运输不良现象,拉开食用油与化工油同车混装运输“产业链。
时隔数天,终迎来“混装油罐车”事件官方通报。
央妈“果断站队”消费者,主动发声为民维权获赞无数。
如今,四省区涉事七家企业处罚结果已明确,投机取巧之人收获“惨痛教训”,引一片叫好。
究竟是何原因,让涉事企业铤而走险?它们又得到了怎样的处罚?
一、罐车混装,浮出水面
这起骇人听闻的事故,是由车牌名为“冀E5476W”和“冀E6365Z”的两辆河北籍牌照罐车引发的。
在今年5月,这两辆油罐车先是装满了煤制油跑了一趟宁夏运输,卸货休整未清罐的情况下,其又被人装上了食用植物油运往陕西、内蒙古。
涉事的”冀E5476W”表面上是邢台金谷仓物流名下的车,实际车主却另有其人。
其实际拥有者小高(化名)是个利欲熏心的人,光是违规运输还不算完,他还做足了表面功夫。
为防换装油行为被人发现,小高专门托亲戚帮他伪造了5月23日罐车清洗的票据。
而冀E6365Z的司机同样选择了这样的“套路”,其于5月20日谎称做完了清罐处理。
可实际上,公安机关寻着他的踪迹查了一大圈,根本没有查到适合的洗车清罐点。
今年七月媒体曝光了罐车混装化工油与食用油的行为,这一事件的出现可谓是引起了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大家常说,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可就此事而言,食品安全和健康安全在物质利益面前根本是不堪一击的。
有的人嘴上说着遵规守法,实则根本没有重视,更没有意识去维护法律规则。
按道理来说,换货运输时是需要清洗罐体的,清洗一次的费用大概在四五百元左右。
对于这些人来说,清不清罐压根不重要,在他们眼中更重要的是“钱”节约成本。
实际上,不清罐和混装油运输,在这个行业里早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为应付验罐,油罐车司机通常会擦一擦泄油口。
总的来说,在这方面监管不算太严格, 填写的标识信息也是可以随机变改的。
那么,官方通报中对此有所提及吗?除了还原真相,官方通报里还有什么信息呢?
二、官媒通报,一锤定音
8月25日,央妈通报了相关部门对此次混装油事件的处理结果。
从通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次七部委联合参与的调查行动。
为搞清线索,还公众一个真相,国务院食安办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协同调查,专门派出了四个联合调查组实地调查探访。
正所谓,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七部委的不懈努力下,罐装油事故真相浮出水面,相关产品流向、涉事责任人与责任单位的违法行为也被一一确认。
一切尘埃落定后,针对涉事四个省市的七家企业的处理决定也出了炉。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涉事的七家企业分别被处以30万元到286万元金额不等的罚款。
涉事的两位油罐车司机被依法刑事立案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同时被 立案追责的还有涉事单位的三名责任人。
对于涉事地区的行政班子的追责则由地方纪委监委负责,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相信不日就会明确权责落实追责,向公众公布情况。
除了上述的涉案人和单位外,为司机开假票据的人也被相关单位依法做了处罚。
调查组的“雷厉风行”,可谓是给公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通过此事,以央妈为首的“官媒”再一次彰显了为民发声、替民发声的责任与担当,媒体的舆论监督效果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显著。
然而,事故调查揭开的并不止是油罐车行业的冰山一角,而是整个行业的遮羞布。
那么,在这个行业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呢?
三、乱象不断,屡禁不止
罐车混装油进行运输,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
2005年时,《南国早报》就曾关注到这一现象,还专门进行了调查,由此揭开了罐车混装危险化学品、食品的乱象。
在国内,关注到这类乱象的媒体并不在少数,湖南都市频道也是其中之一。
湖南都市频道曾专门做过系列报道……说到这,我们不难发现每隔一段时间,罐车混装的“闹剧”就会被摆到台面上被讨论一下。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或许这种事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只不过我们不知道。
细算一下,从《南国早报》进行报道到如今官媒发声通报,这中间已经过去近20年。
可是罐车混装这一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哪怕是被媒体关注,这一行业乱象也未曾有销声匿迹之象。
这任谁听了,不捏一把汗呢?
乱象的屡禁不止,与监管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目前,我国关于食用油运输的法律法规还在完善阶段,其中较有权威性的仅有《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GB/T 30354—2013》。
在这其中,相关部门对食用油运输的相关规范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也明确了食用油运输需要专用容器。
但因其只是“标准”,并非法律,因此不少从业者不把它不当回事。
在法律层面,目前还没有具有强制监管效力的条文可供参考,而这一“漏洞”为不少“投机耍滑”的人提供了便利。
也正是因此原因,才会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选择用罐车混装油,只为多赚点。
结语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类似问题,一定要积极发声,唯有这样心存侥幸的人,才会有所忌惮。
相信经过这一次油罐车事件,相关部门会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也会在打击违法行为、提高监管效能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依靠政府的推动下,在不久的将来,这方面的监管法律法规也会变得更加完善,让我们一起期待那天的到来吧!
参考链接
大众日报 罐车混装食用油,长达20年乱象背后究竟“缺”了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4104657034871911&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6%B7%B7%E8%A3%85%E6%B2%B9%E7%AE%A1%E7%90%86
新京报 装完化工油再装食用油,别让罐车“脱轨运行”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24-07/03/content_845697.htm
央视网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车混运食用植物油事件性质极其恶...
https://v.douyin.com/ih8qoDpo/ [email protected] uFU:/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