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4-15 17:2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沉浸在这茶香氤氲间,不知不觉也十多年了。
岁月浮沉,我也跟着这波涛,见证了白茶江湖的跌宕起伏。
看着白茶从早年的无人问津到现在好茶一茶难求,心中颇为感慨。
知名度节节高升,茶席间的风景人事也来回变换,一起品茶交流的茶友逐渐多起来,倒也是让我体会到“海内存知己”的安心和愉悦了。
但俗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随着新茶友的不断加入,有些在暗处浑水摸鱼的人,按捺不住了。
混在白茶市场里,挂着高价企图滥竽充数的做旧茶、冒牌茶,数量只增不减,看得让人心烦。
乱象丛生,无法连根拔起,就只能耐心点,逐个击破。
今天,咱们就从白茶的金字塔尖——白毫银针入手,揭穿那些冒牌伪银针的拙劣把戏。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先“知己”,了解清楚品质优秀的白毫银针,是什么样的。
国标中明确规定了,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按照采摘标准,白毫银针只取茶树鲜嫩的单芽,一旗一枪。
“枪”是中间那根饱满结实的芽头,“旗”是紧密贴合在芽头旁边的小叶壳。
小叶壳并不是叶,因为它还没有开始生发。它紧靠在芽头旁边,主要起保护作用。
白毫银针是每年春天采摘的第一批白茶,所以它的芽头十分肥壮,紧而匀称,其中浓缩了茶树积攒一冬的精华。
芽头整体是短且肥的形态,若将茶芽细细剥开,能剥5-7层,里面是类似春笋的结构,用手轻捏,是能感受到的厚实饱满。
由于采摘的是茶树嫩芽,白毫银针的颜色以绿色调为主,呈现翠绿色、嫩绿色,其间又点缀了白毫的银白色。
白毫银针的茶芽,遍布全身的细密白毫,根根昂首挺胸,用手轻轻触摸,有微刺的手感。
凑近去闻干茶,能闻到自然干爽的草本香气。
由于采摘标准高,采摘时间短,产量少,所以白毫银针的价格一直很高。
真正的太姥银针,一斤的价格就可以达到四位数,而由其他茶仿冒的白毫银针,一斤不过几百。
某些茶掌柜,为了牟利,会将手中不符合品质要求的其他茶,包装成“白毫银针”,挂羊头卖狗肉。
这些冒牌伪银针,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云南月光白,一种是牡丹王剥叶。
这两种冒牌茶与白毫银针的区别在何处,请列位看官接着往下看。
《3》
云南月光白,首先从树种上,就不符合白毫银针的要求。
它采摘自云南大叶种茶树,与白毫银针要求的大白茶、水仙茶背道而驰。
树种都不对,其他方面和白毫银针更是没得比。
当然,月光白也有自身的风味特色,也有喜爱人群。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些用月光白假冒的白毫银针。
将白毫银针和月光白放在一起对比,最直观的差别,就是它们的形状。
即便是孩童来了,也能看出这两种茶,一个直,一个弯。
白毫银针直挺似针,芽头饱满,身边紧贴着小叶壳这个“保镖”。
而月光白茶如其名,形似一轮弯月,芽头弯弯的,不如白毫银针挺拔。
月光白的芽头,相比白毫银针的鲜嫩翠绿,要更接近黄色。
虽有白毫点缀期间,但这白毫一点都不细密,也不直挺,反而顺着茶芽“躺平”了,看起来蔫巴巴的,丝毫没有银针的鲜活色彩。
剥开芽头,可以发现月光白的芽头内部的颜色偏深,而白毫银针的芽头,哪怕逐层剥,剥到最后,都保持着绿色的主基调。
从整体来看,月光白的茶芽个头要更大、更长。
而福鼎白毫银针的茶芽,长不了。
如果一款银针的芽头纤细瘦长,那多半是尾期针,或者后期抽针导致,再者,就是月光白。
不论何种情况,品质都不好。
《4》
常见的冒牌伪银针,除了上面说的月光白,还有牡丹王剥叶。
牡丹王剥叶这个说法也很直观了,就是将特级白牡丹在茶青时,人工剥针制成的。
牡丹王这个品类,在白牡丹中是等级最高的。
因为它的采摘时间与白毫银针十分接近,就在前后脚,有时甚至会同时出现在一颗树上。
但也正因如此,它获得了近似白毫银针的香气和滋味。
一些茶掌柜发现了这个“商机”,便开始削减成本,强行让牡丹王变成“白毫银针”。
这样的牡丹王,虽然多经历了一项“剥针”的工序,特意包装了,但终归是白牡丹,与白毫银针之间千差万别。
白毫银针是明确的“一旗一枪”,而牡丹王冒充的银针,宛若东施效颦,只留下了一根孤零零的茶芽,没有小叶壳。
有无小叶壳,是分辨白毫银针和牡丹王剥叶的关键。
此外,牡丹王的芽头相比白毫银针更成熟,也更瘦,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瘦长的,包括茶梗部分,也是有些细长的。
即便剥了针,牡丹王的芽叶也没法逆生长,变成白毫银针那样的短小紧密。
反而因为人工剥针,好好的牡丹王失去了完整的结构,叶片中的养分大大流失,芽叶上的白毫也会脱落许多。
滋味、香气和营养价值都要大打折扣,跟捡了芝麻丢西瓜并无区别。
《5》
要区分白毫银针和月光白、牡丹王剥叶这样的冒牌伪银针,其实并不难。
正如朱熹的读书之法:熟读而精思。
记清白毫银针的标准模样,在选购时仔细观察,茶芽的组织是否符合标准、颜色是否青翠、毫针是否明显,基本都不至于被骗。
如果实在没底,下次买茶时,不妨带上一枚真品白毫银针,直接照着比对。
卖茶的掌柜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如此执着于去伪存真,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喝上一口货真价值的好茶,更是为了让这个本该纯净的圈子,少一些虚假,多一份真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