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赏析《钗头凤》:古诗之美尽收眼底

发表时间: 2024-10-14 11:59

赏析《钗头凤》:古诗之美尽收眼底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词典,兴于元初,【清】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著名诗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而宋词则最为出名,著名的宋词词牌有:蝶恋花,如梦令,水调歌头等。

钗头凤,词牌名,原名“撷芳词”,又名“折红英”“摘红英”“惜分钗”等。以《古今词话》无名氏《撷芳词·风摇动》为正体。此词每段六仄韵,上三句一韵,下四句又换一韵,后段即同前段押法。代表词作有陆游《钗头凤·红酥手》等。

《撷芳词·风摇动》——宋代· 佚名

风摇动,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这首词作风格细腻,情感丰富,通过对春日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独自一人时的孤寂之感。

"风摇动,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这几句描写了一场细雨后的春日景象。细雨过后,花瓣沉重,显得格外娇嫩,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同时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

接着 "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作者通过春衫和湿润的肌肤,回忆起与所爱之人共同摘花的情景。这里的“春衫”和“香肌”,既是对肉体感受的描写,也暗含了情欲之意。"记得年时"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刻记忆。

第三句 "都如梦,何曾共, 可怜孤似钗头凤" 表达了一种无常和悲凉的情感。作者将往日的美好时光比作一场梦境,而现实中却再也无法与所爱之人共享,这种感觉让人感到孤独,如同古代传说中的“钗头凤”一般孤高。

最后 "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 又无消息" 描绘了一幅分离两地的画面。作者身处险峻的关山之下,看着远方的晚云,内心充满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牵挂。即使燕子归来,也带不回半点关于所爱之人的消息,这更深化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美好的无尽追忆。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其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寂的无奈,以及对所爱之人的深刻思念。

《钗头凤·红酥手》——宋代·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却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这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全词情感真挚,多用对比,节奏急促,声韵凄紧。

《钗头凤·世情薄》——宋代·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据传唐琬与陆游喜结良缘,后被逼分离。唐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征得赵同意后,派人给陆送去了酒肴。陆感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婉则以此词相答。

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这实为人间美事。遗憾的是身为婆婆的陆游母亲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他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婉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有情人未成终生的眷属,唐婉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婉征得赵士程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婉则以此词相答。

与陆游的原词比较而言,陆游把眼前景、见在事融为一体,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声情见称于后世。而唐婉则不同,她的处境比陆游更悲惨。自古“愁思之声要妙”,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她只要把自己所遭受的愁苦真切地写出来,就是一首好词。因此,此词纯属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感情倾诉,主要以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份。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合而读之,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

世传唐婉的这首词,在宋人的记载中只有“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并说当时已“惜不得其全阕”(详陈鹄《耆旧续闻》卷十)。此词最早见于明代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编之《历代诗余》卷一一八所引夸娥斋主人说。由于时代略晚,故俞平伯怀疑这是后人依据残存的两句补写而成。

《钗头凤·寒食饮绿》——亭宋代· 史达祖

春愁远。春梦乱。凤钗一股轻尘满。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忆,忆,忆。

莺声晓,箫声短,落花不许春拘管。新相识。休相失,翠陌吹衣,画楼横笛。得,得,得。

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愁绪和对美好事物不舍之情的抒情词。

"春愁远,春梦乱。凤钗一股轻尘满。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忆、忆、忆。莺声晓,箫声短。落花不许春拘管。新相识,休相失。翠陌吹衣,画楼横笛。得、得、得。"

这段词语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致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于已逝去之事物的深深怀念。"春愁远,春梦乱"一句,直接描绘出诗人心中的春意迷离,不可捉摸,而这种春愁如同梦境一般,飘渺而不真实。接着"凤钗一股轻尘满"则是对细腻之情的描写,凤钗(发饰)因轻尘而显得更加珍贵,这里的轻尘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之感,凤钗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高贵,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江烟白,江波碧"是春日景色的描绘,江水如同碧玉一般清澈,烟雾弥漫,营造出一片静谧而迷人的画面。"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则写出了春日的宁静与孤寂,柳树摇曳,燕子在帘幕间穿梭,其间流露出诗人对独处时光的感受和体验。

词中反复出现的"忆、忆、忆"表达了深沉的怀旧之情。"莺声晓,箫声短"则是对春夜中鸟鸣与乐器声音的描写,这里的莺(一种小型鸟类)和箫(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都是春夜中的声音,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了对美好时光不愿放手的情感。

"落花不许春拘管。新相识,休相失"则是对生活中美好的无常和珍惜之情的表达。落花不再被春天所束缚,即便是自然界的规律,也不能阻止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而"新相识,休相失"更强调了对于新的际遇与记忆保持珍贵,不要轻易失去。

最后两句"翠陌吹衣,画楼横笛。得、得、得。"则是对美好时光的享受和满足之情的表达。翠陌即是绿色的田野,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穿行,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乐趣;而画楼横笛,则是在精致的建筑空间内,通过音乐来陶冶身心,这里的"得、得、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美好体验的满足和喜悦。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命态度。

《折红英·桃花暖》——宋代· 程垓

桃花暖。杨花乱。可怜朱户春强半。长记忆。探芳日。笑凭郎肩,殢红偎碧。惜,惜,惜。

春宵短。离肠断。泪痕长向东风满。凭青翼。问消息。花谢春归,几时来得。忆,忆,忆。

这首宋词《折红英·桃花暖》是程垓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情感。"桃花暖。杨花乱"以温暖的桃花和纷飞的柳絮开篇,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可怜朱户春强半"则暗示了时光匆匆,佳人对春光的留恋。接下来的"长记忆。探芳日"表达了女子对美好时光的记忆和期待,"笑凭郎肩,殢红偎碧"则展现了她与心上人共度春日的甜蜜。

然而,"惜惜惜"三字透露出淡淡的忧愁,春宵短暂,离别之苦让人心碎。"春宵短。离肠断"直接表达了分离的痛苦,"泪痕长向东风满"更是形象地写出泪水如雨,满面春风的凄凉。最后,女子托付信使"凭青翼。问消息",询问春归何时重逢,"忆忆忆"三个叠词反复,表达了无尽的思念和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物的情感波澜,情感真挚,读来感人至深。

《钗头凤·书愤》——宋· 范安澜

年华老。光阴耗。旧时颜面今枯槁。愁如缚。心无着。十年昏聩,一朝惊觉。错。错。错

灯花小。炉烟袅。匡床闷剧和衣倒。添萧索。增寥落。暂摅胸膈,还须狂乐。酌。酌。酌。

这是一首抒情感怀词,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人生易老,光阴虚度,如今萧索寂寥,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寄情于山水和诗酒,抒发怀才不遇之无奈。

整首词以深沉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以及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钗头凤·读蘧庵先生词用原韵》——清代· 陈维崧

啄月手,谈天口。胸中云梦吞须九。宁游戏,非文字。问他作者,几人曾会。未。未。未。

情丝镂,啼珠溜。断肠怕学屯田柳。羞溱洧,翻清徵。笛吹江阁,帆骑峡水。似。似。似。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开篇“啄月手,谈天口”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词人的才华比作能“啄月”的手和能“谈天”的口,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卓越的文学才能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胸中云梦吞须九”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博大的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仿佛吞纳了广阔的云梦泽,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度。接下来,“宁游戏,非文字”,表明词人并非仅仅满足于文字游戏,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表达和情感交流。

“问他作者,几人曾会”则流露出词人对传统文学创作的理解与反思,提出疑问,暗示了对文学作品真正内涵的深入探讨。最后三句“未。未。未。”以反复的形式,强化了词人对于文学创作独特见解的坚持,以及对传统文学价值的重新审视。

在下片中,“情丝镂,啼珠溜”描绘了细腻的情感体验,通过“镂”字强调了情感的深刻刻画,而“啼珠溜”则形象地表现了情感如珠泪般流淌,触动人心。接着,“断肠怕学屯田柳”一句,借用了宋代词人柳永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情感表达的谨慎与自我约束,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思考。

“羞溱洧,翻清徵”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通过对比溱洧之水与清徵之音,表达了词人对情感表达的高雅追求,以及对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尊重与超越。最后,“笛吹江阁,帆骑峡水”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象征着词人情感的升华与心灵的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词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传统文学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钗头凤·春游》——清代· 商景兰

东风厚。花如剖。满园芳气长堤柳。莺身弱。浮云薄。韶光易老,春容零落。莫。莫。莫。

梅空瘦。情难究。菌兰未放香先透。真珠箔。秋千索。沉沉亭院,相思难托。错。错。错。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词人的情感。"东风厚"象征着春风的温暖和浓厚,"花如剖"形象地写出花朵绽放的状态。"满园芳气长堤柳"描绘了春意盎然的园林景象,长堤上的柳树更增添了生机。

"莺身弱,浮云薄"以莺鸟的娇弱和浮云的轻盈,暗示春天的短暂和易逝,"韶光易老,春容零落"直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三个"莫"字连用,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对春光不再的惋惜和无奈。

下片转向内心情感,"梅空瘦,情难究"借梅花的孤瘦表达词人的孤独和情感的复杂。"菌兰未放香先透"以兰花未开先传香气,比喻情感的细腻与深藏不露。"真珠箔,秋千索"则通过精致的帘幕和秋千,营造出静谧而寂寥的氛围,"沉沉亭院,相思难托"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难以寄托。

最后三个"错"字,可能是对命运无常或情感抉择的自责,也可能是对无法把握的情境的感叹。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与短暂,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苦涩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