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8-29 09:4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亦十分矣;十分之茶遇八分之水亦八分耶。”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里的这句话,道尽了古人对泡茶用水的看重。
在古人看来,一杯好茶的成色,近七成要落在“水”上。
就连《红楼梦》里的妙玉,也执着于用五年前收的梅花雪水烹茶,引得宝玉赞叹“轻浮无比”。
只是古人推崇的“雪水”、“泉水”,到了现代成了多数人难寻的“奢望”。
如今茶桌上常见的,是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偶尔能得一壶山泉水,便已是难得。
也正因如此,茶友间的疑问常常冒出来:明明用了同一款茶,有人用纯净水泡出了清甜,有人用自来水却喝出了涩感。
古人把水看得比茶还重,到底是经验之谈,还是添了几分文人的浪漫滤镜?
泡茶用水,真的有传说中那么重要吗?
《2》
水和茶的关系,本就微妙得像天生一对。
有句话说得好:“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
从树叶到茶汤,水是茶的“载体”,也是茶味的“放大器”。
早在唐代,陆羽就在《茶经》里把泡茶水分了等级:“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连取水的时间、方式都讲得细致,可见古人对“水养茶”的认知早已深入骨髓,也难怪后世会有“水为茶之母”的说法。
这种“母与子”的羁绊,茶客们大多有过切身感受。
不少人都抱怨过,自己泡的茶总不如茶叶店好喝。
店里的茶汤香软细滑,回甘明显,到了自家茶杯里,要么香气发闷,要么口感偏涩。
排除了茶具、手法、茶水比例这些因素,最后才发现问题出在水上。
毕竟茶是用来喝的,所谓“品茶”,本质上是尝茶里的茶多酚、茶氨酸等内含物质,在水中释放出的香气与滋味。
水的软硬、酸碱度不同,能溶解的茶物质就不一样,茶汤的表现自然天差地别。
古人爱用雪水、雨水、露水烹茶,一半是追求口感,一半是享受那份风雅。
在古人眼里,选对水不只是泡茶的步骤,更是品茶人品味与心境的体现。
可到了现在,我们没有妙玉那样收集雪水的条件,只能在自来水、纯净水里做选择,也正因如此,“选对水”才更成了不浪费好茶的关键。
《3》
若是随意用水,很可能让好茶的品质大打折扣,甚至把一款优质茶泡得“面目全非”。
如今我们能接触到的泡茶水,无非是自来水、矿泉水和纯净水这三类。
可除了纯净水的水质性状相对稳定,另外两种变数极大,稍不注意就会影响茶汤表现。
就说最常见的自来水,它是家家户户随手可得的生活用水,洗衣、洗菜都离不开。
不同城市的自来水,因处理工艺不同,矿物质含量差异很大。
北方水质普遍偏硬,钙、镁等矿物质含量高;南方水质偏软,这类矿物质含量低。
用硬水冲泡茶叶时,水中的矿物质容易和茶叶里的茶多酚、咖啡因发生反应,不仅会让茶汤颜色暗沉,还容易析出苦涩物质,喝起来少了清甜感。
有人会说“装个过滤器不就行了”,可普通过滤器只能滤掉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部分化学残留,没法去除已溶解的矿物质,过滤后还是硬水。
更关键的是,自来水处理时会加入含氯物质消毒。
这些氯残留会破坏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像红茶的蜜香、绿茶的清香,都会被悄悄“稀释”甚至改变。
泡出来的茶汤不仅香气寡淡,还可能带一丝若有若无的“水味”,完全没能发挥出茶叶本身的好滋味。
所以对爱茶人来说,除非实在没有其他选择,否则很少会用自来水直接泡茶。
《4》
好水才能成就好茶,那该选什么水冲泡才最合适?
其实水与茶的关系,就像雨与云般密不可分。
水质里的每一点细微差别,都会悄悄改变茶汤的颜色、香气和口感,爱茶人对泡茶水的挑剔,本质上都是想让茶的本味好好“说话”。
说到泡茶的理想水,首推的必然是山泉水。
曾在太姥山喝过一回山泉水泡的白毫银针,至今记得那股清润感。
山间植被茂密,泉水从岩层缝隙渗出,又经过砂石的天然过滤,流到杯里时清澈透亮,几乎没什么杂质。
用这样的水泡白茶,像是给茶叶松了绑,白茶里的清甜、毫香被完全激发出来,茶汤入口鲜爽不涩,咽下去后喉咙还留着淡淡的回甘,比普通水泡的多了几分自然的灵动感。
也难怪不少茶友愿意特意跑一趟山里接泉水,就为了这“水助茶兴”的妙处。
可对大多数城市人来说,天天去山里接泉水不现实,这时候纯净水就成了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纯净水最大的优势就是“干净”。
它经过处理后,去掉了无机盐、有机污染物和添加剂,水里没有多余的物质会和茶叶“抢戏”。
用它泡茶,不用担心硬水会让茶汤变涩,也不用怕氯残留破坏香气,能最大程度保留茶本身的温润口感。
而且纯净水按桶订购就能送货上门,日常用起来方便省心,算是城市茶桌上的“实用之选”。
《5》
说到底,泡茶哪要把“选水、择茶、挑器具、练手法”抠成硬规矩?
水选对了,是不让茶味走偏;器具顺手了,是握着踏实;手法熟了,是出汤不慌。
这些环环相扣的细节,终究都是为了最后那杯合心意的茶汤。
从前不懂时,抓把茶叶扔杯里,倒上自来水就喝,能解渴就行。
现在会慢慢选纯净水,用惯的盖碗,看茶叶舒展、茶香飘出,步骤虽多了点,可喝到甘润淳和的茶汤时,满是踏实的欢喜。
不用急着学全套,慢慢试就好。
只要泡时舒心、喝时满足,就是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