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铭记血迹,拥抱真理的曙光

发表时间: 2024-12-13 09:47

铭记血迹,拥抱真理的曙光

今天一大早,送孩子上学,下楼看到大朵的雪花在纷纷扬扬落下,这是今年初冬的第一场雪。抬头看着满飞舞的雪花,孩子突然问了我一句:你说87年前的今天是不是也在下雪❓我回答说:87年前的今天一定是乌云密布,所以才有了87年后的今天满天飞雪。孩子又说:也许,下雪就是为了纪念87年以来的流血牺牲吧❗我回答说:不,下雪是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记得一雪前耻。

王树国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曾经说过:忘却什么,也不能忘却历史;不爱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不爱国。而历史告诉我们的“纪念",就是:踏着血迹向真理前行。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纪念向来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表达。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情景:当有重大的牺牲发生,当鲜血染红了大地,人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纪念?是沉浸在悲痛与愤怒之中,在逝者的血泊前踟跚不前?还是有着更为积极、更具深远意义的纪念方式?

纪念不是一场仪式,就能表达所有,纪念需要不忘前耻,不忘曾经受过的伤和屈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最好的纪念就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很多历史事件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深刻的命题。就拿革命战争年代来说,无数的先烈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倒在血泊之中,那些鲜血是他们英勇无畏的见证。如果仅仅是对着这片血泊哀伤哭泣,这无疑是一种纪念,但却不是最好的纪念。举例而言,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让无数中国百姓丧生,中华大地处处是鲜血与伤痛。但中国人民并没有被这片血海吓倒,而是踏着这些血迹,奋勇前行。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每一次战斗都是对侵略者的有力回击,战士们怀着对真理的坚信,那就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平终将取代战争。

我们愿意和平,也渴望和平,更愿意维护和,但是,一个民族不经历战争和死难,只会像87年前一样被屠杀和侵略;一个国家不经历战争的洗礼和锤打,只会像87年前一样被蹂躏和宰割。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纪念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导向。美国学者詹姆斯·E·扬在对犹太大屠杀纪念的研究中提到,纪念是一种构建集体记忆并传承价值观的方式。当我们踏着血迹前行时,我们所传承和秉持的就是那些为正义、为自由、为真理而牺牲者的价值观。这是一种积极的纪念,它不是让仇恨滋生,而是将悲痛转化为力量。

真理有力量,但只有“有信念”的真理才会有无比强大的力量。悲痛告诉我们的是曾经的任人侵略的屈辱和烧杀屠戮的仇恨,记住这些,才会有信念。

再从社会发展的层面分析,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可能没有了战争中的鲜血淋漓,但仍有无数人为了追求公平、环保、人权等真理而不断努力,也有人在这个过程中遭受挫折甚至牺牲。我们纪念这些勇士,不应只是停留在对他们遭遇的同情,而应该沿着他们所探索的道路,继续向着真理的方向迈进。比如那些为保护环境而不懈抗争的斗士,他们面对重重阻力,有些人可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们纪念他们,就要以实际行动去支持环保事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是过去历史积淀和积累,不是一天的一蹴而就,更不是依赖别人的馈赠和恩赐。而这里面值得铭记和永恒的就是信仰真理和实践真理,前提是尊重历史和不忘历史。

最好的纪念方式不是被逝者的血泊所羁绊,而是要在血迹之上勇敢前行。向着真理前进的纪念,是一种充满力量的纪念。它能够让我们传承牺牲者的精神,秉持正义的价值观,并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这种纪念充满希望与力量,它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追求真理的伟大征程之中,让世界因我们积极的纪念方式而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在今天,在明天,在永远,一定铭记:

稚子问:雪否?

吾答:雪,一雪前耻。

待到马踏东京,红旗漫布,方为一雪前耻!

一个不忘前耻的民族,才会拥有雪耻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