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0 15:21
今天咱也凑热闹切个瓜,最近的紫砂圈热点,有人帮壶友鉴定维权,结果被官方以科学的态度,认真且坚定地回决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搜相关的事件。
这件事最根本的指向是什么呢?就是紫砂泥料到底有没有标准?它的标准是什么?又是什么人在强调这些标准?有些人依靠这样的“标准”来出售的紫砂壶,又是不是“标准”的紫砂壶呢?
我们也来聊一聊对这个话题的认识。
可能很多人基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觉得紫砂壶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泥料,买紫砂壶,买的就是泥料,毕竟间接入口的东西,安全是第一位的。
好,我们先来看看关于紫砂壶的质量,国家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一是吸水率,要在在 2.5% ~ 6.0% 之间。二是抗热震性,什么意思呢?就是在高温 180℃,低温-20℃的水中冷热交换的时候,不裂。三是铅、镉溶出量允许的极限,铅≤ 2.0mg/L,镉≤ 0.30mg/L。四是口径或高度误差在±2.0%,就是说手工壶不是标准件,没有办法做到精准到不差毫厘这个程度,是允许有误差的。五是盖与口应吻合。
六是在倾斜70度时,盖子不应脱落。七是成套产品的色泽应基本一致。八是无渗漏、磕碰缺陷。九是表面装饰不得采用有机物加工处理,就是紫砂壶表面的装饰,不能使用化学涂料、油漆等有机物,以确保泡茶时不会有有害物质释放,保障安全使用。
那紫砂壶的有害物质含量有没有标准?
有的,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国标1261-2003》规定,空心制品(例如紫砂壶,壶内空间部分)铅≤2.0mg/L,镉<0.30mg/L。但是,对于铁、锰和钴目前尚没有标准要求,而且这个规定并不单指紫砂壶。
这两个规定涉及到泥料的部分就是铅、镉溶出量允许的极限,规定的是溶出量,也就是析出量,茶汤里如果这两个元素超标了,那这把紫砂壶是不合格的,是有规定可以参考断定的。
什么样的条件下,铅、镉的析出量容易超标呢?就是挂釉的产品,比如说“釉上贴花”的瓷具,因为釉彩中使用的颜料和油墨中含有铅和镉,而且烧制时温度低于800℃,俗称没烧熟,这类装饰在遇到弱酸或弱碱的时候,容易释放有害物质。
但是紫砂壶的烧制温度在1200℃左右,并且重要的是内壁不上釉饰,所以理论上几乎不会出现铅、镉析出量超标的问题。
退一步来讲,根据检测报告,泥料本身铅、镉、铁、锰、钴等等的元素含量高,那么首先一个问题是,这些元素含量的标准是多少,只有存在一个标准的时候,我们才能去讨论它是高了还是低了,就像我们去体检,血液里各项指标含量都有一个标准区间,我们可以说,某项是高了或者低了,如果没有这个标准,那怎么来判断这个含量的高低呢?
假如说我们依据某个参照物来断定某些元素是高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什么样的泡茶环境下,会有析出的现象,如果有析出现象,析出的量是多少,这个析出量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觉得这才是大家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
如果根本就不会析出,或者析出量在安全标准内,那泥料里面含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
所以说泥料是紫砂壶的基础,这句话没错,但是买紫砂壶,就是冲泥料来的,我们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周章,担心紫砂泥料,瓷器、玻璃、大茶缸子都是可以泡茶的,不必在紫砂壶身上纠结烦恼。
现在大家都在强调泥料,但一个客观事实是,宜兴的紫砂矿从明代正德年间到现在,500多年的历史,只说现在每天光是做紫砂壶就要用掉大约30吨泥料,再加上杯子、盆等其他东西。
根据1990年的数据,探明的宜兴紫砂矿储量大概是90万吨。优质原料毕竟有限,总有用完的一天,有人炒作紫砂即将绝迹,虽然是噱头,但也不算撒谎,只是把时间提前了。
景德镇瓷器就是最好的例子。
景德镇以前用的高岭土早就没了,现在是从别的地方运来的高岭土,做为原料,技术和手艺还是遵照当地的传统,那么现在生产的瓷器还算不算是景德镇瓷器呢?
当然有人会说,瓷器玩的本来就不是原料,紫砂壶的原料却是赏玩的一部分。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紫砂壶的泥料如果不能保证一定就是本山料怎么办?比如说山西平定就有紫砂矿,吴云根、杨阿时和李宝珍这些制壶名家,就曾经在山西平定当了三年的制壶技师。
现在,依然有很多宜兴人跑到平定采购大量紫砂原料,再运回宜兴加工成壶。
除了山西平定,大家可以查一查,辽宁、安徽 、河南、浙江等等又有多少紫砂产品在制作。
而且找品质相近的外地泥料,精心调配,在宜兴制作成壶,这种方法古时候就有了。或者将外山料和本山料按照配比混合,形成拼配泥,这样的泥料该叫本山还是外山呢?
这些都是原矿泥料,没有添加各种额外的不需要的化工元素,如果拿去检测,一个是按什么标标准来判定超不超标,一个是析出量超不超标,在这些都没有标准的情况下,紫砂壶还能不能买?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泥料不是不重要,而是不需要纠结,比如说泥料一定要纠结到底是哪里的吗?即使你纠结,那也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做壶的工手也没办法判断它一定是哪里的泥,或者说一定是什么泥,工手也只能依据经验来判断泥料的大类。
品质是优良,还是中差,这个判断标准是什么?就是烧成之后紫砂壶的质感、砂感、透气性等等特征。
当然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所以说还是那句话,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力,才是玩壶的根本,好壶的泥料一定不会差,这句话纵然不是百分之分的正确,至少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一把紫砂壶如果做工、形体都很好的话,它想卖个好价钱,可是用了劣等的泥料或者失去温润感的化工泥料,形成的色泽观感也会把它从好壶的位置上拉下来,如果你能鉴赏一把好壶的细节,还怕在泥料上栽跟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