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普洱茶熟茶是否安全可饮?专家解读霉菌问题背后的真相

发表时间: 2025-07-19 10:38


你要是半夜刷短视频,十有八九被这个“1克熟茶里有5亿霉菌”的说法吓过。镜头一转,一个茶饼切开来,镜头怼得老近,画质堪比医院CT,配上那种阴森森的音乐。

最后来一句——“你以为在养生,其实在养菌”。连我家楼下老王都不喝熟茶了,说是宁喝农药绿茶也不敢喝“发霉的黑泥汤”。

可熟茶真有这么“脏”吗?真的是霉菌窝点、喝一口掉半条命?今天咱就把这摊水搅清楚,既不护短,也不吓人,咱们讲道理。

得先说说这“5亿霉菌”的事儿。先别慌,这个说法其实是源于早前某实验室对市面上几款熟茶的微生物检测,里面的确检测到了霉菌孢子,数量惊人,看得人头皮发麻。但这事儿,得分两头看。

你要明白,熟茶是靠“渥堆发酵”工艺做出来的,简单说,就是用水把晒青毛茶洒湿,然后堆起来“焖”,靠微生物去“发酵”。就像你腌咸菜、酿豆瓣酱一样,有点“放坏”它的意思。

这个过程里,微生物确实是主角,霉菌、酵母、细菌都在里面打转,作用是让茶变得醇、滑、不刺激。你喝熟茶觉得顺口、不“刮喉”,靠的就是这批小微生物在茶叶里“干活”留下的“功绩”。

但重点来了,并不是所有的霉菌都对人体有害。我们说“霉菌”时,大众联想到的是发霉馒头、墙角黑斑那种,但在食品发酵领域,有益霉菌是“技术骨干”。

豆豉离了毛霉不香,味噌没有曲霉不成味,连青霉素都是霉菌家族的产物。关键不在于有没有霉菌,而在于是哪种霉菌、活不活着、吃下去进不进血。

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1-2017》对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是5微克/千克,市面上合规的熟茶,基本都远低于这个限值。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19年对市售150批次茶样检测,合格率为98.7%,其中熟茶合格率不低。就是说,正规渠道买的熟茶并不比你家冰箱里没盖严的榴莲更“菌”

你若是买那种来路不明、存放潮湿的茶砖,打开一股馊味儿、茶汤发酸、表面长毛,别说“喝”,就连看都别多看。那是坏掉的,不是发酵,是“变质”。

这就好比你说猪肉能吃,但路边暴晒三天的死猪肉当然不能吃。关键不是“熟茶能不能喝”,而是“你喝的是不是能喝的熟茶”

再说说“霉菌喝进肚子里会不会出事”。这得从人体的“安检系统”说起。大部分微生物进了胃,连个响都没响就被胃酸灭了。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间,那真是“灭菌高手”。哪怕你误吞了一点孢子,到了胃里基本也是“有来无回”。

问题也不是就此打住。对于免疫力低的人,比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肿瘤患者、老人、婴儿,如果真喝了含有高浓度致病霉菌的茶,理论上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甚至引发霉菌感染。

但这得是高量+高毒+高风险人群三重叠加才可能出事。你我常人,喝正规熟茶,是不至于“喝出毛病”的。

我们再换个角度说,熟茶不是药,但它的确有些“养生”属性。研究发现,熟茶中的茶褐素有一定抗氧化作用,还能调节肠道菌群。

云南中医学院一项动物实验显示,熟茶对小鼠的肠道有一定“润滑”作用,长期饮用能改善便秘。这倒也不稀奇,茶汤本身就是水+多酚+纤维素,肠道最爱这一套。

但你别想着拿熟茶当泻药喝。那是泡脚水,不是通渠水。有些人喝熟茶后“跑肚”,其实是因为茶多酚对肠道黏膜刺激,再加上空腹饮茶,肠蠕动加快。别空腹喝熟茶,尤其是肠胃本就“玻璃心”的人。

还有人担心熟茶“寒”,说是“肚子一喝就冷飕飕”。这其实是混淆了“生熟”概念。熟茶是“温性的”,在中医里,发酵后的茶性柔和,不伤胃。

真正“寒”的是未经发酵的生普、新绿,喝多了确实容易“泻肚”。所以要是你冬天怕冷、手脚冰凉,喝点熟茶倒是合适。

再举个例子,我有个病人老李,五十多岁,南方人,肠胃不好,原来天天喝绿茶,结果喝出胃炎来。后来换成熟茶,喝了半年,反倒养出了“顺气”的感觉。

不是茶变了,是换了个“性格合得来”的茶。茶也讲“缘分”,不是越贵越好,而是合不合你口性。

说到这儿,咱也不能光夸熟茶。它毕竟是发酵产物,存放环境说到底是门学问。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每一个都得讲究。不讲究的茶仓,就像不洗澡的澡堂子,霉味大过茶香。

所以你要是买茶回来,切记不要把茶放厨房、冰箱、卫生间。这些地方潮气重、异味多,茶叶一吸味儿,原本的香气就“跑偏了”。最好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像对待老中医的药柜那样敬着它。

你若问我,熟茶还能不能喝?我说,你要是从正规渠道买,保存得当,那就别听风就是雨。这年头,网上总有人喜欢“吓人一跳”,热度一波接一波。

今天是熟茶,明天是酱油,后天说西红柿能致癌。你要真信个遍,那你得饿成仙。


所以啊,喝茶这事,就像交朋友。你得了解它、适应它、辨别真假,再决定要不要“深交”。别听风就是雨,也别盲目迷信。熟茶不是神药,也不是毒药,它只是一杯合适的水,有它的温度和故事。

说到底,就是那句老话——人不能被吓死,也不能被宠死。熟茶喝不死人,但人吓人,真能吓出病来。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张莉,李伟.普洱茶中霉菌污染现状及其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2,43(12):65-68.

[2]王晓云,杨文兵,陈建刚.熟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研究[J].茶叶科学,2021,41(3):211-218.

[3]陈丽,刘建,王涛.普洱茶茶褐素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35(4):97-101.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