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6-04 15:3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查阅信息十分便捷。
不知买什么茶喝,可以参考做茶之人的意见。
茶买回家了,可以照着别人的视频冲泡。
除了买茶、泡茶,存茶自然也有很多教程。
这种直接而迅速的方式,让刚入门茶友能瞬间获取许多茶知识。
不过,这种依样画葫芦的学习方式,不会提升自身的茶叶知识。
反而会养成不好的方式,过度依赖网络信息。
况且新手时期,对这类信息往往没有判断能力。
面对错误的做法,仍信以为真,自然喝不到每款茶最好的滋味。
所以,每次遇到在后台留言的茶友都倍感欣慰。
至少面对杂乱的信息时,他们会先质疑信息的真实性。
前几天就有一位茶友留言说:“看了一个冲泡白毫银针的视频,一直在强调要用85°C的水,是否合理?”
闻所未闻,泡茶的水温居然要精确到几度?
包括水温问题,以下4种冲泡误区值得警惕。
不然,会白白浪费好茶,浪费自己的钱!
《2》
冲泡误区一:温水冲泡
众所周知,白毫银针是白茶中唯一只取芽不取叶的品类。
它的标准外形是一旗一枪,饱满肥壮的芽头,旁边紧贴着小叶壳。
优质白毫银针身披白毫,茶毫又厚又密,宛如白色的羽绒服。
许多人对银针存在误解,总觉得它的外形如此娇嫩,经不起沸水的考验。
故而,在冲泡银针时,要将烧开的水倒出来,再晾一会再去泡茶。
且慢,白毫银针同意了这个观点吗?
要知道它的茶芽是特殊的笋状结构,一共有5-7层,每一层都密布着防水的白毫。
正因这种特殊的内部构造,使银针的烘干难度比白牡丹、寿眉更大。
这样严密的构造,经得起炭烘时的温度,自然也不怕沸水烫。
冲泡银针时,只有沸水才能完全浸润芽头内部,并激发出茶叶的香气物质、滋味物质。
因这些物质有高中低沸点之分,高沸点物质只能借助沸水,释放到茶汤中。
降低泡茶的水温后,浓郁高扬的毫香、花香、竹叶香一概无法展现出来。
同时,茶汤的滋味也会大打折扣,失去原有的鲜爽、柔滑。
总之,冲泡白毫银针大可放心用沸水冲泡。
所谓降低水温的泡茶方式,简直在浪费好茶。
空有一身的茶味精华,却得不到展示的机会。
《3》
冲泡误区二:投茶偏少
白毫银针的采摘难度大,采摘时间较短,故而产量较低,
所以,在白茶圈内,银针价格自然不便宜。
正因价格贵,许多人在泡茶时,舍不得抓太多茶,谨慎地取少量的茶。
当然也不称重,完全靠手感,不清楚具体放了多少克干茶。
另一种情况则是,平时舍不得喝,喝的时候叫上朋友一起品尝。
初衷虽好,只是投茶量没跟上。
为了保证茶汤够分,换上了160ml甚至200ml的大盖碗。
结果,投茶量仍是原来那样,并没有增加。
投茶量少了,茶水比例失衡,结果就是茶汤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这两种情况下,冲泡出来的茶汤,香气、滋味都很淡,丝毫没有层次感。
这部分投茶偏少的茶友,还理所应当地认为,是白毫银针的错。
这锅白毫银针可不背,单纯是泡茶手法的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在泡茶时用上电子克秤,准确称取投茶量。
在泡茶前,先用克秤称取干茶,一般盖碗泡白茶的茶水比例大约是1:20。
以110ml的标准盖碗为例,只需5克白毫银针干茶即可。
而160ml的标准盖碗,投茶量需增加到8克左右。
《4》
冲泡误区三:滤掉茶毫喝汤或倒掉头道茶汤
白毫银针的名字中有白毫二字,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从外观来看,银装素裹的白茶,色泽银白,更讨喜。
从香气、滋味来看,白毫越多,毫香越浓郁,说明茶叶品质越佳。
因纤细的白毫内部存在特殊腺细胞,能分泌出特殊的风味——毫香。
而且,茶毫内部承载着许多游离茶氨酸,这些茶氨酸能溶于水,能够加持茶汤的清甜、鲜爽滋味。
总之,白毫是一款白茶品质好坏的象征。
一部分老茶友,一直坚持着使用茶滤;
另一部分茶友,可能是无法接受茶杯中的小碎叶。
泡茶时,若使用上茶滤,网眼细密的茶滤会将白茶的大部分白毫拦截。
失去大量白毫的茶汤,鲜爽的滋味早已不复存在,毫香也被削弱了。
此外,许多茶友为了喝得安心,便执着于洗茶。
殊不知,白毫银针的头道茶汤正是最精华的部分,爱茶之人都舍不得倒掉。
头道茶汤最是清香、鲜爽,滋味绝佳。
正规茶商生产的白毫银针,从采摘、萎凋到运输,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规范,成茶绝对干净卫生。
好茶无需洗茶,而原料差、工艺不足、存放随意的茶,洗了也没用。
与沸水接触的短短几秒,难道能将灰尘杂质全部洗掉?
优质的白毫银针邂逅沸水的瞬间,快速浸出滋味,汇成一杯毫香盈然、花香清雅,竹林香清鲜,且汤水极度淳和柔滑的美妙香汤。
如此鲜美的头道茶汤,若是当成“洗茶水”倒掉,实在是可惜。
《5》
冲泡误区四:盲目闷泡
除了水温、投茶量、滤茶以及洗茶,闷泡也是冲泡白毫银针时,常见的一种错误。
有的茶友,为了图方便,喜欢用保温杯泡白毫银针。
在高温的作用下,茶叶会不断地释放出物质,比如茶多酚、咖啡碱。
而且保温杯泡茶至少半小时起步,这种暴力的泡茶方式,让泡出的茶汤略带苦涩。
同时,丝毫没有鲜爽、清甜的风味,也没有层次感可言。
若是出门、户外、办公室等场景,条件实在有限,保温杯泡茶固然方便,但切忌投茶量不要过多。
若是平常在家喝茶,但凡身边有别的茶具,就不要拿保温杯来泡茶。
同理,用盖碗泡白毫银针也不能闷泡坐杯。
有的茶友总觉得银针的滋味淡,如果不闷泡坐杯,就无法泡出茶汤的滋味。
如果前几冲闷泡坐杯,不仅会导致茶汤变苦涩,还会降低茶叶的耐泡度。
毕竟,大量内质都浓缩在前几冲里,前几冲的滋味的确很足。
不过,到了后面几冲,茶汤就没什么滋味了。
正常来说,一款优质的白毫银针,至少能泡10泡以上。
闷泡坐杯的错误做法,让一泡茶只能泡5冲左右。
冲泡白毫银针的正确做法是快出汤,从注水到出汤控制在7-8秒。
前5、6冲快出水,后面几次,根据具体的茶味表现,来调整出汤时间。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一泡茶汤的所有香气、滋味物质,不浪费好茶。
《6》
不知白毫银针碰到这些错误的冲泡方式,会作何感想。
说不定觉得自己,遇人不淑,眼光虽好,可这泡茶的技术还得再练练。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做错了无妨。
明知自己做错了,还不肯改正才是最大的问题。
遇到不懂的细节之处,不妨多问问身边可靠的朋友。
白毫银针做为白茶中的天花板,冲泡自然要多用心。
正确的冲泡方式,于茶叶而言,如同知音相遇一般。
既然选对了茶,更要选择正确的泡法,才能喝到它的鲜香醇爽。
规避上述4种错误泡法,方不负银针本真之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