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西湖龙井:浙江美食文化的骄傲

发表时间: 2025-08-08 07:00

西湖产茶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01

追溯历史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主要是说在杭州钱塘,以天竺和灵隐二寺所产茶叶品质较好,这是关于杭州出产茶叶最早的文字记载。以“龙井”为茶名则始于宋朝,“龙井”不仅是茶名,也是地名和泉名。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



北宋时期,辦才法师在龙井狮峰山下开山种茶,这也是关于龙井村种茶制茶的最早记载。西湖的龙井村盛产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优质茶叶,故名之为“龙井茶”。苏轼常与辦才品茗吟诗,其手书的“老龙井” 匾额尚存于狮峰山的悬岩上。



02

发展历程

后来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龙井茶成为黄家贡品。康熙时期在杭州创设行宫,把龙井茶列为贡茶乾隆尤为喜爱龙井茶,曾六下江南,四上龙井,题写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十八棵御茶树”。相传乾隆帝看见狮子峰上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滴,且十八又是大吉大利之数,龙心大悦,于是亲封此茶为“御茶”。“龙井茶”自此更加声名远播,并名扬四海,成为茶中首屈一指的名品,被誉为“中国绿茶”之首。



03

制作工艺

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四绝著称,其扁平的外形是西湖龙井最为显著的特征,冲泡过后,激发出轻微豆香。成就西湖龙井的“鲜爽”滋味,离不开独特的制作工艺。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制作都十分精致细腻,全手工的采摘需要对时间完美把控。



制作龙井茶时主要有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多道工序,其中以“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此外采摘要求严苛,多在清明谷雨前,选取初萌新芽。炒制手法独特,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青锅是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锅中,用手将其炒干,初步定型的过程。当锅温达到一定温度时,以抓、抖手式散发一定的水分,然后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使其初步定型,使茶叶平直光滑,压扁成型,至七成干时即起锅回潮。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炒干成型,这一步就叫做辉锅。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式,炒至茸毛脱落,光滑扁平,透出茶香,折之即断,就算完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