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8-26 15:57
庐山的雾是有灵性的。五更天从含鄱口漫过来时,先浸800米山腰的茶丛,再缠1200米的岩缝茶株——这片山腰线,是茶与山守了千年的默契。白居易当年在庐山筑草堂,便在堂前植茶数株,写诗道"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想来焙的正是这雾里采的鲜叶。
茶寮墙上挂着幅老照片,是1961年同志在庐山品云雾茶的场景。据说他端着茶盏望向含鄱口,笑说"这茶吸了庐山的灵气"。那年茶农们采了头茬雾芽送去,竹篓里垫着新鲜箬叶,怕路上失了毫香——伟人的认可,成了茶农们传了几代的骄傲。
"雾没散时摘的芽,才带山魂。"守园的周伯蹲在茶丛里,指尖捏着两叶一芽轻提。天刚泛青他就上山,露水沾湿裤脚也不顾:"陆羽《茶经》记庐山茶'味甘香',那是因他尝的也是雾中芽。"指缝间漏下的晨雾里,藏着老辈人的理:茶是山的魂,得顺着雾的时辰接。
如今山脚下建了茶文化体验馆,年轻茶师用玻璃杯冲茶时,总爱讲白居易种茶的故事。沸水里,茶芽先沉后浮,像把千年云雾都搅活了。这茶早不只是解渴物,是庐山的明信片,是老茶农掌心的纹路,更是往后要带着云雾香,走得更远的赣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