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1 19:11
最近我发现饮料这玩意不正派,已经不是往好喝的角度上搞,都开始卷噱头,卷诡异,卷“阴间”,也就是阎王爷不下凡,不然满街都是他的广告代言。
遥想当年第一次感受崂山白花蛇草水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浅薄了,让我想起了把臭袜子藏在枕头下秘制发酵的那位室友。
而崂山神水都还是奇葩饮品里的乖宝宝,为什么会有厂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冲刷我们的认知,吊打我们的味蕾,而偏偏他们还活得很好,很多人赞美。是商家设的套实在太牢固。
不论大家觉得有多奇葩的饮品,最后能出现在货架之上,呈现在我们面前,都是经过从市场调研到口味研发,再到生产线投产的层层把关的。
残酷内卷的商业世界是不会给“真奇葩”机会的。你想有多少人是因为奇葩而好奇,而购买,而尝鲜,最后莫名其妙地再爱上。今天我们就来透过奇葩饮品存在的表象,看看背后的真实逻辑。
如果说崂山神水代表的是让人上瘾的汗水,那日本的宝矿力就真是汗水。直接用人体汗液作为成分配比依据的,你会买单吗?咱们来看看日本人是怎么把这款奇葩饮品给卖遍全球的。
宝矿力是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的产品,听名字就知道这是药厂,来做饮品总要有个合适的借口才行,于是一个故事就成型了。
说大冢公司的员工到墨西哥去出差,墨西哥黑帮遍地,凶险异常。这员工躲过了明枪暗箭,结果在阴沟里翻船了,食物中毒。
为了防止腹泻而引发的脱水现象,墨西哥医生选择给他注射大量的生理盐水,两只手一起输。这个英勇又倒霉的员工顿悟到,如果有,可以直接饮用就可以摄取电解质的饮料就好了。
这员工回到日本,开发出了宝矿力。你看又有传奇冒险,又有命悬一线,概念是够味了,谁还关注你以前有没有做过饮料?
各位大佬在思考要凸显这款饮品的专业性,怎么宣传最好列成分谁看啊?说自己是医药企业,那医药企业的骚操作还少吗?于是,又一个故事出炉。
说大众公司让员工多次登山进行实验,爬累了就喝一口宝矿力,感受一下能否帮助补充流失的水分和能量。
不论是医药公司还是饮品公司,这种利益相关人群参加的小规模靠主观感受的测试,给出来的结论,九年义务教育熏陶下的中国人,肯定是觉得不能让人信服的。
但传播起来方便,还把产品使用的场景给点了出来,要比堆论文效果好很多。为了添把火宝矿力还集中经费,在日本免费发放了3000万罐出去。
最开始的口碑很符合预期,全民吐槽:我要这口味,舔舔自己的手臂不就好了吗?但是没关系,黑红也是红。
知名度有了底层铺垫以后,宝矿力水特就开始大规模宣传。在别的饮品都努力宣传多健康、多解渴、功能多强大的时候,宝矿力在努力地告诉消费者,你看我们的广告女主角多带劲。
这故事选择的角度真的是太会了,宫泽理惠、铃木杏宁那谣、川口春奈、巴木莉可子只要演过宝矿力广告的少女,后面基本都红了。
宝矿力由此成为了美少女的诱捕器,女演员的催化剂。而广告拍的基本都是校园少女,JK制服,青春洋溢。这卖的哪是饮料,就是液体的荷尔蒙。
之所以宝矿力,选角从来没出问题,因为它用的是海选模式。在1986年就举办了宝矿力形象女孩比赛第一届报名人数12000人,基本网罗了日本颜值在线的全体少女。
到了互联网时代,玩得就更骚,直接向全日本征集舞蹈作品,全日本的美少女都扭动了起来,聊到这,你看谁还关心口味和汗水一样?
现在你问日本人觉得宝矿力口味奇葩吗?他看着你说你才奇葩。口味调教就这么简单,只要你故事讲得圆,概念玩得骚,眼球调动得好。
看着日本人整活,欧美大喊一声不服。活性炭可以吸附脏东西,那你身体里的脏东西是不是也可以用活性炭吸一吸?
各大果汁品牌争先恐后地推出了活性炭饮品,可以吸附重金属排出体外,可以吸收多余的油脂和糖分。好身材是喝出来的,你看医院都用活性炭来急救那些急性中毒和药物过量的患者,咱们这叫防范于未然。
为了贯彻有机食品的概念,果汁品牌还宣传我们这些活性炭是椰子壳炼制的,就这我卖你5.99美元一瓶,是不是业界良心?
黑色天然就具有传播颜值属性,出片率很高。什么脏脏包、椰子灰、冰淇淋,黑色纸杯蛋糕都是例子,立马引爆了ins。
下一步没有网红的参与,怎么算网红产品呢?这帮企业又开始邀请网红试喝产品,喝了以后牙齿和舌头黑乎乎的,说这是最新的赛博朋克饮品。
这些网红赚钱也是不容易,一半算是代言费,一半给的是活性炭降低肠胃蠕动带来便秘的疏通费,这招玩的是叹为观止,堵的是令人感叹。
我们不能光聊国外的事情,咱们国家的奇葩饮品序列,也是藏龙卧虎。各位大佬发现了没有,以前老榜单上的“四大金刚”已经没有那么恐怖了。
原本号称冰镇隔夜茶的东方树叶,又辣又甜莫名其妙的红色尖叫,发霉面包和隔夜啤酒大混合的格瓦斯,风油精、红花油、牙膏、泡泡糖堆在一起泡可乐的黑松沙士,都已经具有了基础接受度。
比如现在一说到东方树叶说的都是上市以来一度饱受争议,但是作为具有超前意识的原味茶饮料,挑战的是被甜腻、碳酸控制的饮料市场。
前任把路走完了,现在要整活,门槛就高了。但是也有聪明人逆向思维,饮品的反面是什么?是“拉品”。进口东西的反面是什么?屎尿屁。
有个酸奶品牌就在配方表里写,自家的益生菌菌株是从广西巴马百岁老人的肠道里,采集筛选的。广西巴马是中国长寿之乡,很多益生菌的确是从肠道甚至粑粑里提取,进行培育,培养以后就和屎尿屁没关系了,这都没问题。
问题在于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直白,可以说他们坏,但是绝不能说他们呆萌。
要把一款产品弄得人人都知道,没几个亿的营销经费拿不下来,但是只要把配方写得直白一点,奇葩一点,不用花钱,自然就有人把品牌推上热榜,裂变式传播。
不出所料,仿佛安排好一样,有人跳出来科普:你们是不懂科学,别人企业是从便便里得到了217个菌株,又提炼了156株乳酸菌。
又找到了油脂消化代谢能力最强的16个益生菌,再从里面得了8株耐胃酸的益生菌,最后才选出了那一款天下无敌,又能延年益寿又能瘦体美颜的益生菌。
群众一听,原来从医学角度这么合理,那赶快买,今天朋友圈也知道该怎么发了。感受到这一套组合拳了吗?前期装疯卖傻,中期推波助澜,最后扮猪吃虎。
奇葩饮品在营销上的逻辑是走得通的,有话题度才能活下来嘛。但是如果没有硬核的口味作为支撑,那也就是昙花一现。
说到底,奇葩能让人看过来,能不能留下来,还是要靠口味研发、快速迭代和品质升级。可惜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股歪风邪气,开始搞价格上的奇葩。
什么奶茶店卖1000元的橄榄汁这种行为,我只能说走好不送。
你主打年轻消费人群,偏好迎合颜值审美,聚焦社交场景,可以搞细分市场反差型营销,超级大单品也行。这都是在往正途上卷,算是国内自主品牌已经有底气有想法在营销方面做一些突破了。
但是你想搞价格歧视,搞饮品,爱马仕,那撬动流量的杠杆就只会被消费者抽出来打爆你。
【本文来源@曹小灵比比叨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