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7-20 09:36
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的猴坑一带,以其独特的“两叶抱一芽”外形和兰香高爽的滋味闻名,被誉为“绿茶中的极品”。这次,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有名的绿茶!
太平猴魁创制于清朝光绪年间(约1900年),由猴坑茶农王魁成首创,原名“王老二魁尖”,后因品质超群被列为贡茶,并因地名改称“太平猴魁”。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04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中国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的称号。
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位于黄山北麓的猴坑、猴岗、颜家等地,海拔300-800米。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5℃,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土壤为风化砂岩形成的乌沙土,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独特的生态环境赋予茶叶持嫩性强、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形成了“兰香高爽、回味甘甜”的品质基础。
茶树品种为当地群体种“柿大茶”,叶片肥厚柔软,持嫩性强。谷雨前后(4月中旬至5月初),晴天采摘。严格遵循“一芽二叶”,芽叶长度5-7厘米,需匀整、无病虫害。手工采摘,避免机械损伤,确保鲜叶完整。
太平猴魁的传统制作工艺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拣尖:剔除不符合标准的芽叶,仅留肥壮匀整的鲜叶。
杀青:高温快速破坏酶活性,保留绿意和香气。
理条(捏尖):手工将叶片捋直,轻压成扁平状,形成独特的“两叶抱芽”。
烘焙:分三次进行,温度由高到低,耗时约6-8小时,直至茶叶含水量降至5%左右。
整个工艺强调“现采现制”,尤其理条环节需经验丰富的师傅手工塑形,耗时费力,因此产量稀少。
外形扁平挺直,色泽苍绿,白毫隐伏,主脉呈暗红色(“红丝线”)。香气清幽持久,带兰花香或栗香。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无明显苦涩。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匀肥壮,黄绿鲜亮。叶片长约5-7厘米,为绿茶中少见的大叶茶。
极品全手工制,芽叶匀整,兰香显著。特级一芽二叶,形如橄榄,滋味鲜爽。一级稍含嫩茎,香气纯正。市场另分“猴魁”“魁尖”“尖茶”等,以核心产区猴坑村的“猴魁”为最贵。
真品叶形自然舒展,汤色清绿透亮,滋味鲜爽带花香。仿品常见机械压扁、色泽暗绿,香气淡薄或有青草气。
冲泡时器具建议用透明玻璃杯或盖碗,便于观赏“刀枪云集”的茶姿。水温建议选为85-90℃(沸水稍晾凉),避免高温烫伤嫩芽。投茶量建议为3-5克,茶水比约1:50。温杯后投茶,轻摇闻干香。注水至杯身1/3,轻摇润茶,再注至七分满。静置2-3分钟,待茶叶舒展后饮用。可冲泡3-4次,每次延长浸泡时间。
图片均源自网络,侵删
存储时建议用锡罐或铝箔袋密封,远离阳光。湿度控制在60%以下,可放冰箱冷藏(需独立存放,避免串味)。不与香料、化妆品同存。最佳品饮期为1年内,久存易失鲜爽。
太平猴魁的“猴”字既指产地猴坑,也暗含“茶中魁首”之意。其挺直的茶形象征刚正不阿,兰香寓意高雅,常作为礼品赠予重要宾客。以其“刀枪云集”的外形与“猴韵”十足的滋味,成为绿茶中的艺术品。从采摘到成茶的匠心工艺,体现了中国茶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技艺的传承。
若有机会品尝,建议静心感受其“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层次变化,体会中国传统绿茶的巅峰之作,感受黄山云雾滋养的天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