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雁荡山毛峰茶:品味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韵味

发表时间: 2025-05-27 08:58

雁荡山唐初开始知名,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后,声誉渐著,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雁荡山,感叹不止。是以山水奇秀,禅院林立闻名,今称“东南第一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相传,唐初有高僧诺讵那率弟子三百,从四川来到雁荡"三绝”之一的大龙湫,在此观瀑坐化,感动老龙,化作老翁托梦于他,谢其保护生态环境,不污龙湫,赐以茶树相谢。回寺后,果见有株大茶树,从此便有了雁荡山茶,这就是现今著名毛峰茶的始祖。

据《雁山志》载: “浙东多茶品,而雁山称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进贡,一旗一枪,而白色者曰明茶,谷雨日采者曰雨茶。此上品也。”此茶古时候又称猴茶。据传,由于古时雁荡山茶多生长在悬崖峭壁,很难采茶,而当地又猿猴成群,于是猎人捕猴卖给当地茶农。茶农又利用猴子能模仿人工动作,遂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教猴子采茶,俗称猴奴。

当每年春暖花开,茶树发芽长出新梢时,猴子颈套布袋,攀悬崖,登峭壁,采茶装袋,带回交给主人。据清代佚名的《蝶阶外史》载: “雁岩山有猴茶,以泉水品之,味清而腴。盖三冬大雪后,猴无所食,各山寺僧以小袋盛米赠之,春后猴采人迹不到处之茶。藏原袋还赠,其趣如此。”甚至有的寺院,驯养有猴奴几十只。近人徐珂清稗类钞》也载: “温州雁崖有猴茶,有猴每至晚春,辄采高山茶叶,以赠山僧。盖僧常于冬时知猴无法得食,以小袋投之。猴子遗茶,所以报答也。"可见雁荡山不但山美水秀,而且茶更美,还因为她蕴含许多茶文化内涵,给茶文化工作者,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雁荡毛峰产于雁荡山风景区,其地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山,尤以龙湫背所产的毛峰茶,最为称道。明代隆庆《乐清县志》载: “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龙湫背清明采者极佳”。龙湫背为南北向山谷,北有高山屏障,山谷两坡为冲积灰土土层深厚肥沃。其地终年云遮雾绕,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历史上,雁荡山驯猴采茶,就发生在这里。

雁荡毛峰茶品质优异,除茶的原料品质优越外,制作也很有特点: 其一是讲究鲜叶原料;二是加工精细;三是成茶贮存保藏得法。茶叶在清明、谷雨间采摘,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采回后,先经摊放,再在平锅内用双手杀青,投叶量约0.5公斤,当锅中有水气蒸腾时,一人从旁用扇子扇去;杀青至适度后,移入大圆匾中轻轻搓揉,然后初烘,初烘叶要经过摊凉,最后复烘干燥。烘干后,除去片末,及时装箱密封,不使走气失色。

其品质特点是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芽毫隐藏;汤色浅绿明亮;香气高雅,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

在品饮时,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韵。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