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钦州瞄准区域发展,交通项目助力新突破

发表时间: 2025-08-02 05:43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更是区域经济腾飞的翅膀。2025年,钦州市以“打通经脉、激活全盘”为目标,大手笔布局30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6.46亿元,涵盖高速公路、桥梁、铁路、省道改造、公共交通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不仅是钦州完善交通网络的“硬支撑”,更是其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加速器”。

一、高速公路:终结“零环城”历史,重塑区域交通格局

钦州北过境线高速公路的通车,标志着钦州正式告别“零环城高速”时代。这条全长42.683公里、总投资56.46亿元的双向四车道高速,横跨平陆运河,串联起兰海高速、合那高速和六钦高速,形成高效的交通闭环。通车后,货车进出港时间从2.5小时压缩至1.2小时,港口吞吐效率提升30%,预计每年可降低物流成本超10亿元 。

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克服了软土地基、雨季施工等难题,采用BIM三维立模、空气能爆破等创新技术,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为保护百年榕树,项目特意调整路线,形成“一树一景”的文化地标;采用透水沥青和生态边沟,实现雨水净化回灌农田,真正打造了一条“生态路”“致富路” 。

二、桥梁建设:打通“肠梗阻”,提升城市通行效率

平陆运河钦州段的桥梁建设是2025年的另一大亮点。截至7月,全线27座桥梁已全部进入主桥施工阶段,其中永福大桥(二桥)和立交一桥预计年底建成通车。

永福大桥采用180米跨中承式钢箱提篮拱桥设计,桥面总宽45.5米,双向6车道,新增西岸互通立交,可有效分流新华路和杨帆大道的车流。立交一桥则将通行能力提升3倍,解决了旧桥“下桥即堵”的顽疾。这两座桥梁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城市景观的新地标,其设计融合了钦州的海洋文化元素,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打卡热点。

三、铁路升级:强化港口集疏运能力,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

钦州东至钦州港铁路增建二线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路全长约49.9公里,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钦州港区的集疏运能力,促进港口与铁路的联动发展。目前,金鼓江特大桥等重难点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

与此同时,南防铁路钦防段增建二线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3月开通。这些铁路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钦州作为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省道改造:激活乡村经济,打通“最后一公里”

省道S313线那敢至二步水段和大寺至大路村段的路面改造工程,是2025年钦州交通惠民的重要举措。这两个项目总投资1740万元,改造里程13.5公里,将二级公路的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并完善标线和排水设施 。

以大寺镇绕城东路江北段为例,该路段自2016年改道后长期破损,村民出行苦不堪言。通过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项目于2025年1月竣工通车,彻底解决了周边群众8年的出行难题。道路修好后,当地的果蔬运输更加便捷,吸引了多家企业前来考察投资,真正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带富一方人” 。

五、公共交通:优化路网格局,提升居民幸福感

2025年,钦州主城区形成了“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的路网格局,公路密度达98.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区第四。与此同时,公共交通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例如,港区3路和港城4路公交线路延长至龙门港镇,单程分别达44公里和52公里,不仅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还促进了城乡商业和文化交流 。

为应对桥梁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钦州还发布了市民出行倡议书,通过调整车道、限行货车、实时发布路况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拥堵。例如,金海湾西大街封闭施工期间,建议市民通过周边支路绕行,并提供高德地图等实时导航服务,让市民出行更加从容 。

六、未来展望:构建“江海铁”一体化网络,打造国际门户港

2025年的交通建设只是钦州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钦州将继续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平陆运河配套工程、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扩建等项目。例如,大榄坪港区4号5号泊位工程预计2025年建成,将新增2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100万吨;9号10号泊位扩建工程获批后,将升级为2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提升至200万标箱 。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钦州港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预计到2035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千万标箱,跻身全球前30大港口。届时,钦州将真正实现“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成为媲美宁波鹿特丹的全球性港口城市。

信息来源

1. 钦州市人民政府《2025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

2. 广西新闻网《钦州北过境线高速公路通车》

3. 钦州发布《平陆运河桥梁建设进展》

4. 央视新闻《钦州港铁路增建二线工程施工》

5. 钦北区人民政府《省道S313线改造工程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