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7-22 20:5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假如,年年的春茶季,太姥山采白毫银针的时候,我都安排老S,按日期去采。
具体就是,分成首日芽,二日芽,三日芽来采。
以便于每一天的茶,都定不同的标价,分开去售卖。
你们觉得,老S会怎么样?
他会大吼一声,瞪大了畲族独有的双眼皮,粗大的橘皮大手一挥,说,这么麻烦,我不采了!!
然后下山走人。
留给我一个充满愤怒的,后脑勺。
是的,福鼎人采白茶,是没有分首日芽,二日芽,三日芽,四日芽....的。
又不是斯里兰卡人做红碎茶,还分一细、二细、三细.....
把茶切碎简单,只要刀够好就行。
但采茶不同。
采茶哪有办法去分首日二日三日四日....呢?
这想法也太天真了。
这是完全没在春茶季的时候去福鼎茶山采过茶,才会生成的天马行空。
春茶季的时候,人人心里都绷紧着弦,只想快点采,赶紧采,多采点。
只嫌手不够快,只嫌没有多生出两只手来抢采,哪里还有时间去分日子?
有这工夫,早点睡,第二天早半小时到山上,又能多采两三斤茶青了。
再说,精细地分出首日,二日,三日,四日.....以及N日芽,对白毫银针的销售有帮助吗?
并没有。
首先就无法自证。
上架的时候,茶友问你,你这四五款白毫银针,哪款是首日,哪款是二日,哪款是三日呀?
你毫不犹豫地指了出来。
但茶友看了半天,却无法看出来这三天的茶,有什么不同。
并且,喝上去,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又如何证明它们的日期的真实性呢?
这跟证明自己的母亲是自己的母亲一样难,不,更难。
至少,证明亲缘关系可以去做DNA,但第一天采的芽与第二天采的芽,都是同一株树上采下来的,DNA只能证明它们的亲缘,却无法证明它们的出生日期是哪一天。
所以,定首日芽,二日芽,三日芽,四日芽,是很无厘头的。
只是概念炒作而已。
就像汤圆上雕花,华而不实,没有实际意义。
其实,白毫银针的采摘,是已经在日期上做了区分的。
比如,脍炙人口的“头采,中期,尾期”,这些时间概念,都是对白毫银针的采摘时间,做的精确划分。
有了这样前、中、后式的阶段区分,就不必再于头采针中,再分首日,二日,三日了。
毕竟,若是同一片茶园采的针,前三天的,只要是同一个师傅,并且天气情况相当,成品茶出来后,香气滋味与口感都相差不大。
真正让银针的品质与口感产生较大的分别的,是产区、是茶树的种植方式、是茶树的树龄、是加工时的天气条件、是制茶师的技术水平。
而不是几乎在长势上无甚差别的首日与二日、与三日。
白毫银针的制茶现实中,完全没有必要在头采的时间段内,再去做日期上的细分。
同时,也分不出来。
不信,试一试就知道了。
只要没换茶园,只要没下雨,拿第一天采的,跟第二天采的,跟第三天采的,对冲了喝,香气滋味口感是相差不大的。
反正老S是分不出来的。
村姑陈也分不出来。
至于能分出来的,那必定是高手中的高手。
那就站出来,让我们顶礼膜拜一番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