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8-11 17:3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话说“过日子得应着节气走”,喝茶也是同理。
就像春天尝鲜香椿芽,夏天啃冰镇西瓜,秋天等霜打柿子,冬天煮碗热汤圆。
什么时令吃什么,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喝茶也逃不开这个理。
茶叶柜台里琳琅满目,龙井、白茶排得整齐,看着让人眼花缭乱,其实分类自有章法。
常有人以为绿茶是绿的、红茶是红的,按颜色就能分明白,实则不然。
六大茶类不是按颜色分的,而是看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
四季轮转,春温夏热秋燥冬寒,身体的需求也跟着变。
春天要喝些温润的,夏天来口清爽的,秋天选点醇厚的,冬天捧杯暖身的。
既然喝茶要应时令,分类又藏着这般讲究,那这六大茶类到底怎么分?
一年四季里又该喝什么茶才合时宜?
今天就把这里头的门道,慢慢说清楚。
《2》
大家常说的茶叶,可以分为六大茶类。
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单看名称,很多人会误以为分类标准是颜色。
绿、黄、白、红、黑这些字眼,总让人联想到干茶或茶汤的色泽。
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绿茶虽以“清汤绿叶”为特点,颜色与名称相符,可白茶虽名带“白”字,外观却以绿色为主,显然颜色并非划分依据。
如今茶圈公认的分类标准,是发酵程度与制作工艺,其中发酵的差异是核心。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经高温杀青后干燥而成,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天然养分,茶多酚含量也最高。
黄茶是轻微发酵茶,工艺与绿茶近似,关键区别在于多了“闷黄”步骤。
白茶为微发酵茶,工艺仅有萎凋和干燥,最接近天然。
发酵主要来自萎凋时的酶促反应,转化出有益物质,造就鲜爽醇厚的风味,且在密封干燥条件下可长期存放,内含物质不断转化,形成独特陈香。
青茶即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按地域分为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分支,各地工艺差异造就了多样的香气与滋味。
红茶是全发酵茶,高发酵度带来了浓郁的花果香,也生成了茶红素、茶褐素,使茶汤呈现橙红明亮的色泽。
黑茶则为后发酵茶,关键工序是渥堆,高温高湿环境下微生物参与转化,形成了浓厚独特的风味。
这便是六大茶类的主流划分逻辑,核心在于发酵程度与工艺的差异。
《3》
分清了茶的品类,再看四季该喝什么茶,心里就有了谱。
春季喝茶,宜饮白茶中的老白茶与陈年银针。
作为微发酵茶,白茶经岁月陈化后,茶性更趋温和,恰好贴合春日特点。
立春后寒尽春生,气温却未全然回暖,常遇阴雨天,寒风裹挟湿冷侵袭。
此时饮存放三年以上的老白茶最是妥帖。
其内在物质已完成陈化转变,香气从鲜锐转为沉稳,幽幽药香与温润陈香渐显,闻之令人心安。
热饮甘醇茶汤,暖意自喉间漫向全身,能驱散湿寒,带来通体舒畅,闲时用盖碗细泡慢品,更能体味其醇厚底蕴。
陈年银针作为白茶中的珍品,养分丰沛,茶氨酸含量尤高,茶汤淳和鲜爽。
春天人容易觉得乏,正该喝点有养分的。
家里藏的那些有机银针、荒野银针啥的,这时候拿出来多喝几泡,补补精神,让身子顺顺当当的,换季也少遭点罪。
《4》
夏季喝茶,不妨试试绿茶和新白茶。
老话常说“冬红夏绿”,意思是冬天喝红茶、夏天喝绿茶,这话有几分道理。
绿茶清汤绿叶,喝起来鲜爽清甜,夏天喝着确实解暑。
但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高,喝多了可能刺激肠胃,得适量。
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过量摄入容易引起不适。
要是喝的是等级低、品质差的绿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更高,普通人也受不住,所以得悠着点喝。
夏天喝白茶也很合适。
白茶工艺简单,只有萎凋和干燥,不杀青,属于微发酵茶。
不杀青的白茶,茶多酚会随时间慢慢减少,新茶做好一两个月后,含量就降到多数人能接受的程度。
所以它既有绿茶的鲜爽,茶多酚含量又更低,大多数人都能喝。
新茶的清新鲜香最招人喜欢,正如“且将新火试新茶”。
当年的高山春白茶,像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五月后陆续上市,从初夏到盛夏,哪怕南方九十月秋老虎正猛,多喝点新白茶都舒服。
《5》
秋季喝茶,岩茶与红茶是佳选。
秋日里喝武夷岩茶,最是熨帖。
试试肉桂,那股浓郁又清透的香气,持久而幽长,抿一口茶汤,仿佛置身于层峦叠嶂的山间,被满眼葱郁包裹着。
茶汤像山涧清泉般滑过喉头,里头裹着的花香、果香,在舌尖慢慢散开,鲜活又甘醇。
再尝尝水仙,茶汤稠滑,兰花香藏在里头,清淡雅致,一缕缕飘出来,不染杂尘,清新得让人沉醉。
岩茶特有的“岩骨花香”与“香清甘活”,正适合在秋意里细细品味。
红茶也合秋时。
经过全发酵,它的茶多酚含量低,性子温和不刺激。
秋燥渐生,偶尔微凉,泡杯红茶暖一暖很舒服。
红茶适口性好,宴客时泡上一壶,大家都爱喝。
若肯静下心来闻闻,盖碗里腾起的热气中,能嗅到蜜般的花香,有时还混着木质香与果香,那股舒坦的芬芳从鼻尖漫到心里,让人觉得格外安然。
《6》
冬季喝茶,老白茶与岩茶最得时宜。
老白茶茶性温和,养分丰沛,口感甘润醇厚,老少皆可饮用。
冬日里喝它,不必局限于盖碗冲泡,用茶壶煮饮更显惬意。
煮好后搁在电炉上保温,随时都能倒出一杯温热茶汤,入口便是融融暖意,从喉头一路暖到脏腑,驱散周身寒气。
岩茶也合冬令。
其工艺精严,焙火周期长,上市之时恰逢寒冬,正是品饮的最佳时节。
尤其是足火岩茶,滋味醇厚绵密,下肚后能温养脾胃,喝来十分畅快。
香气更是层次丰富,焦糖香、馥郁花香与独特的桂皮香交织,将“香清甘活”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冷冬午后,泡上一壶岩茶,看热气袅袅,捧盏暖手,任茶香漫过鼻尖,便是冬日里难得的闲适。
《7》
四季流转间,喝茶虽有“应时应景”的说法,但若论起真正合心意的,终究还是个人偏爱的那一口。
老话常说“适口为珍”,喝茶本就没有刻板的规矩。
就像南方梅雨季潮湿阴冷,有人偏爱煮上一壶老茶,借那温润茶汤驱散湿寒。
北方寒冬暖气房里干燥,有人却独爱新茶的清润,饮下便觉喉间舒坦。
说到底,茶是喝给自己的。
不必纠结是春茶还是秋茶,只要入口时能尝到欢喜,入喉后能泛起暖意,便是最合时宜的选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