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16 04:05
为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坚持“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持续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任务负担”轻了,“工作动力”足了,这是玉泉区村社区工作者的普遍感受。
今年以来,玉泉区全面梳理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将148项事项精简为58项,同时明确了不应由社区承担事项24项,不应由社区出具证明事项20项,并实行准入、审核、动态调整机制,因地制宜、一地一策、依法依规确定事务清单,让超载的“大车”及时“卸载负荷”,给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家入户,问需求、解难题,探索“社区把问题拿上来,部门把工作做下去”的解决问题模式,针对群众的问题成立医疗集团开展家门口医疗专家项目;在全市率先为个体小型运输车辆解决无营运资格;启动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为老年人提供老年餐厅、保健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实事,赢得了居民群众的称赞,社区和居民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以前到了年底,我们很多的精力是在应付各类责任状的完成和“留痕”台账,今年不必要的形式减了,打印机的耗材和纸都省了不少,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反而更宽更多了”俪城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牵千说。
冬日,在大召社区的“百姓顺心茶馆”里前来反映问题的王大爷喝了一口暖暖的热茶,怨气降了不少。大召社区今年依托“顺心茶馆”议事协商平台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事项93件。新玉小区供水、公小宿舍楼井盖塌陷、滨河花园老旧小区改造致车辆无法通行以及大召前街商铺反应的玻璃房严重影响商铺采光等问题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
清泉街社区的“荷香唠嗑室”“好邻居议事厅”天天人气不断,居民也习惯来和社区干部“唠嗑”“拉家常”了,生活上遇到困难、邻里之间的矛盾来这里聊一聊,居民之间互相开解,社区干部及时预测预判,对各类矛盾纠纷苗头和“安全隐患”,能现场化解的就现场化解,化解不的及时上报社区、街道协调解决。
今年以来,玉泉区简化督检考事项,较去年减少20项,精减率达74.1%,取消社区参与的评比活动19个,社区工作者更能够把工作重心转到居民服务中来,各社区通过“阳光议事厅”“民情议事厅”等多种议事方式,召集居民群众共商共议327次,解决解决占道经营、下水道塌陷、天然气安装等群众关心关切问题1509件,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
“今年我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考上社工证了,不但有了更多服务居民群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涨一级工资。”大南街街道小西街社区副主任王佳琪高兴地说。
今年玉泉区简化合并重复统计报表台账31个,严把开到基层的会议和时长,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社工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2024年新增持证社工147人,比去年增加56人。玉泉区还聚焦新时代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头雁领飞”项目,组织156名社区工作者开展12期跟岗轮训,实现“头雁领航”带动“雁阵齐飞”,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群众的专业化能力。(泉媒体记者:郑轩 通讯员:石英莉 )
原《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轻车壮马,“泉”力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阅读原文
来源:活力玉泉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