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花卉与花茶制作的艺术之旅

发表时间: 2025-05-20 09:56

1. 茉莉花

历史:茉莉花茶起源于宋代,明清时期盛行,尤其在福建、京津地区。明代《茶谱》记载“茉莉……可点茶”,清代成为宫廷贡茶。

制法:以绿茶为茶坯,与茉莉花蕾多次“窨制”,花香渗入茶叶。

特点:香气清雅,老北京称“香片”,因能掩盖北方水质杂味而广受欢迎。

2. 桂花

历史:唐宋时期已有记载。宋代《茶录》提到“以桂香入茶”,明代文人尤爱桂花茶

制法:将桂花与绿茶或乌龙茶混合窨制,或直接以干桂花冲泡。

文化:象征富贵吉祥,中秋饮桂花茶是传统习俗。

3. 菊花

历史:唐代已用菊花泡茶,宋代《本草衍义》称其“明目延年”,清代宫廷常饮“菊花普洱”。

制法:多用黄山贡菊杭白菊,晒干后直接冲泡,或与茶叶混合。

用途:清热解毒,文人诗中常提“菊盏”,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4. 莲花(荷花

历史:唐代已有记录,清代《浮生六记》描述将茶叶放入荷花苞中窨香。

制法:茶叶置于荷花花蕊中,隔夜吸香,称为“荷花茶”。

雅趣:文人视为风雅之事,香气清幽,略带荷露甘甜。

5. 玫瑰花

历史:明清时期流行,尤其北方。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载其“和血行气”。

制法:以红茶或绿茶为底,与玫瑰花瓣窨制,或直接冲泡干花

功效:古代女性多用其调气血,香气浓郁甜润。

6. 梅花

历史:宋代文人爱梅,杨万里诗云“蜜点梅花带露餐”,以梅花点茶。

制法:将梅花与绿茶同窨,或雪后取梅上积雪煮茶(“扫雪烹茶”)。

意境:象征高洁,茶味冷香清冽。

7. 兰花

历史:明代《茶疏》记载“兰香入茶”,清代江南文人喜用兰蕊制茶。

制法:茶叶与兰花共置密封容器,吸香后焙干。

特点:香气幽远,茶味淡雅,被视为“君子之茶”。

8. 栀子花

历史:宋代《证类本草》载栀子花“悦颜色”,闽粤地区民间用其制茶。

制法:花朵晒干后与绿茶混合,或直接煮饮。

功效:清热凉血,略带苦香

9. 木樨(桂花别称)

历史:宋代《调燮类编》载“木樨花……以之焙茶尤妙”。

制法:与岩茶或乌龙茶窨制,闽北桂花乌龙”是经典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