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0 13:07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农批市场,不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篮子”和“果盘子”,更是首都农产品保供的“压舱石”。当农批市场“触网”,传统销售模式“破冰”,新发地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新发地如何实现 “批发业态”向“服务业态”转型?下面请跟随北京交通广播记者张赛男,一起寻找答案。以下是“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系列报道第四期:《主动转型升级,北京新发地蹚出“晋级”路》
国际榴莲馆内线上销售榴莲/记者拍摄
主播:刚刚我叫到的所有朋友,您现在拍,保您60%以上的出肉率,同时再送您三房肉。
下午五点,在新发地国际榴莲馆内,来自各个摊位的直播声此起彼伏。
主播:什么时候轮到你是吗?下一单,下一单就到您了,后面就两单了。
主播:相当棒,相当棒啊!
主播对榴莲进行线上展示/记者拍摄
2023年以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新发地)加大力度,从“批发业态”向“服务业态”转型,去年9月开业的国际榴莲馆就是尝试转型的重要一环。随着东南亚的榴莲成为水果新宠,新发地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于是将曾经的“海南木瓜厅”升级改造成了 “国际榴莲馆”。北京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榴莲,甚至一小时就能送达居民家中。
童伟:把泰国的、越南的、菲律宾的和马来西亚的榴莲以及榴莲制成品引入到展厅里边,供首都消费者到这里来实体进行体验。考虑到很多消费者时间上的一些限制,我们开展了直播销售,(市民)在账号上看到自己喜欢的榴莲立即下单,最快一个小时就可以送达消费者。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记者拍摄
自1988年成立以来,新发地深耕农产品流通领域30多年,如今逐渐发展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然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经历深刻变革。面对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导致的交易量分流压力和城市规划以及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要求,新发地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发地转型升级指挥部副指挥长张赓正说:
张赓正:来自外围市场的压力,包括电商经济对原来传统市场的影响,我们怎么能适应这个变化?在转型升级后,我们保供稳价的功能更稳定了,环境更加优美,同时赋予了它更新的产业结构,来整个带动新发地的综合发展、转型升级。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电商等新业态的出现对农产品流通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融合直播和电商两大热门行业,新发地搭建了5000平方米的直播基地,还把直播间搬到了货仓内,同时也为商户营销提供支持服务。
童伟:基于新发地供应链的优势,以及市场内自发的100多个账号,新发地成立了电商管委会,对这些群体做两件事,一个是监管,第二个是赋能。从物流、金融、培训包括选品,还有对主播和电商账号的运营进行培训,目前我们跟几所大学合作,在学校里边增设电商直播课程,学生学有所成之后加入到我们这个阵营里边,实现规模上的扩大。第二,我们跟达达、京东、顺丰进行了深入的洽谈,把大家的物流成本降下来。
去年开业的国际榴莲馆/记者拍摄
依托品类丰富的实体市场,新发地将的优质农产品与庞大的消费群体连接。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开始 “云逛”新发地,享受足不出户就可以批发价“直购”的快乐。正在榴莲馆直播的商户说:
商户:我们上午十点开播,一般播到晚上八九点,平常线上销售量大一点,像前两天我们的小时达业务一天七八百单,线下也不少卖。之前我们只在线下卖,现在线上线下一起,线上也给线下带来了不少流量,都挺好的。
净菜生产线/来自网络
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如何拓展新的赛道?随着消费模式的改变,新发地又将目光瞄向“净菜产业”这片新蓝海。新发地市场各类蔬菜品种丰富,无疑为发展净菜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平台。2023年,亚洲最大全自动智能化净菜加工产业园——四季顺鑫净菜产业园建成并投入使用。
童伟:他是城市化快节奏生活的必然需求,大家没有时间去买菜、选菜、洗菜,这个事就要专业化来完成。现在每天是50-200吨的供应量,现阶段也有一个比较美好的开端。消费者的需求非常多元,所以说现在光土豆、洋葱、辣椒等几个品类很显然无法满足,接下来怎么办?这个很关键。我们要跟京津冀这些蔬菜的主产区加工厂产生深度的合作,形成一个销售的网络。
包装完成的净菜/来自网络
在产业园,蔬菜生产线和自动果蔬包装线正在加速运转。削皮、清洗、包装全程自动化,一枚小小的土豆,进入机器后,通过智能转换,可以直接生产出土豆丝、土豆块、土豆条等多种形态。
童伟:我们通过净菜产业园以及下一步要打造的净菜销售网络,解决的是首都人民降低时间成本,同时为餐饮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品类要增加,要充分的满足各类的消费需求。
第二届新发地年货节/来自网络
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加快转型升级,新发地还在探索构建农产品博览产业链,至此农批市场催生出更多的社交属性。
张赓正:春节之前我们会做年货节,把新发地优质的产品推广到市场,同时新发地市场还有种子节,我们把产地种植相结合,提供优质的种业,用优质的种子生产出来的产品来供应到市场。第三个,在夏季的时候我们会做美食节,把新发地好的水果推向社会。那么到今年的秋季,在10月份我们还要做新发地第二届的博览会,今年我们想跟东盟来合作,把一些东南亚的优质农产品介绍给北京市民,让东盟走进新发地,走进北京市民的百姓家中。
改造中的乡村会客厅/记者拍摄
占地面积1600多亩的新发地承载着首都百姓的“一蔬一饭”,除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要真正成为智慧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还要彻底贯彻“服务”理念。张赓正表示,通过空间资源的有效盘活,新发地形成了 “实体经济+平台经济”叠加的“破冰”效应。
张赓正:原来很多市场的保安人员、保洁人住在我们新发地村原本的宅基地的房子里,这个位置我们现在想完整的把它保留下来,给市场的经营赋予了新的一个业态。我们通过中青旅,将原来的宅基地平房打造成了乡村会客厅。它有一些农村的文创产品,升级版的商务洽谈,会客厅的方式赋予新发地市场更多的经营的业态。
新发地内的忙碌身影/记者拍摄
从功能单一转变成多业态均衡发展,从交易模式不够现代化转变成如今的数字经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展现出现代农批市场的灵活性与创新力。童伟不禁感慨,24小时不打烊的新发地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童伟:新发地市场之前的作息时间相对固定,有夜间的交易,在上午的八九点钟基本上就完成了。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我们现在有了电商直播、净菜产业,有了像国际榴莲馆这样的线下体验馆,同时还有直通车、便民店这种社区化的服务,多元化的满足消费者不同时间不同层面上的需求,各种交易各种业态穿插交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
如今的新发地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批发市场,更是集娱乐购物、交流合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新业态、新动能、新消费模式,新发地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积极转型的“晋级”之路。新发地转型升级指挥部副指挥长张赓正说:
张赓正:新发地需要走出原来老的传统方式,在新的方式里进行一些探索。未来我们想把它打造成新发地的农产品批发产业园,在这里有电商经济,有传统经济,还有一些新兴产业,像净菜产业的发展等,还有博览会的方式,包括我们的会客厅等等,使整个产业园更具规模。第一个是满足北京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第二要赋予它新的功能,第三个是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把乡村振兴和新发地市场的发展相结合。
记者/编辑:张赛男
主编:朱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