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6-08-27 16:43
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
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
楼台簇簇虎丘山,斟酌桥边柳一湾。
三月绿波吹晓市,荡河船子载花还。
——(明)钱希言
【花茶溯源二】明代,摘花为茶之盛
朱元璋一纸诏令,流行了千年的团、饼茶被散茶所取代,也迎来了我国茶类变革的伟大时代。散绿茶的大规模生产,为花茶的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而花茶的窨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代文人注重个人趣味和意旨的饮茶方式,花历来便是文人趣味,折枝探梅在当时颇为盛行,因而也出现了鲜花窨茶。
明代顾元庆所著《茶谱》对花茶窨制技术记载为:“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又如:“莲花茶,仅日末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挚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由此可知,明代花茶的窨制,在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开始走向成熟。这一时期花茶的加工规模也不断扩大,明代诗人钱希言有诗云:“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楼台簇簇虎丘山,斟酌桥边柳一湾。三月绿波吹晓市,荡河船子载花还。”苏州虎丘山上,山塘河里,人们买花窨茶的繁忙景象跃然纸上。
明代加工的花茶主要是珠兰花茶和玳玳花茶。当时的药理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虽提到“茉莉可熏茶”的说法,但那时茉莉花茶的饮用还很少,仍不具规模。
.羽木斋,生活,文章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