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碧螺春名茶全面解析:从茶园到茶杯的旅程

发表时间: 2025-06-17 00:14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的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鲜爽口感闻名。这次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款茶叶。

历史渊源

名称由来:相传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南巡时品尝此茶,见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又采于早春,遂赐名“碧螺春”,取代了旧名“吓煞人香”(形容其香气极浓)。

历史地位:早在唐代即为贡茶陆羽《茶经》中已有记载,但现代碧螺春的工艺定型于明清时期。

产地特点

太湖洞庭东山、西山,气候湿润,云雾缭绕,土壤富含矿物质,尤其适合茶树生长。茶树与果树(如枇杷、杨梅、桃李)间种,茶叶吸收花果香,形成独特的“花香果味”。

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白毫(茶毫),色泽银绿隐翠。

香气:清新高雅,带有明显的花果香(俗称“吓煞人香”)。

滋味:鲜爽甘醇,回味绵长,带有微甜的花果余韵。

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如春水。

采摘与制作工艺

采摘标准:

时间:清明谷雨前(特级茶需在清明前采摘)。

要求:只采一芽一叶初展的嫩梢,称“雀舌”,每斤干茶需约6-8万颗芽头。

制作工艺(全手工):

杀青:高温快速破坏酶活性,保留鲜爽。

揉捻:轻揉成螺形,避免破坏芽叶。

搓团显毫:手工搓团使白毫显露。

烘干:低温烘干,锁住香气。

等级划分

按国家标准分为五级: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5厘米,花果香浓郁。

一级至三级:芽叶渐粗,香气、滋味逐级减弱。

冲泡方法

水温:80-85℃(避免高温烫伤嫩芽)。

茶具:玻璃杯或白瓷盖碗,便于观赏“白云翻滚,雪花飞舞”的冲泡景象。

步骤:

温杯后投茶(茶水比约1:50)。

先注水至1/3杯,轻摇润茶,待芽叶舒展后再注至七分满。

静置1-2分钟即可品饮,可续水2-3次。

选购与保存

图片均源自网络

选购要点:

外形匀整、白毫密布,无黄叶或碎渣。

香气清新持久,无异味。

汤色浑浊或发黄可能为陈茶或劣质茶。

保存方法:密封避光,冷藏(0-5℃),忌与异味物品同放。

碧螺春不仅是茶中珍品,更承载了江南文化的精致与自然灵秀。若有机会品尝,不妨静心感受其“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四绝之韵。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喜欢本次内容,可以点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