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福建茶人与云南茶业共发展:背后的策略与市场解读

发表时间: 2025-07-21 21:5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事先申明一下,本文并没有挑起争端,激发矛盾,以及,祸水东引架桥拔火的意思。

毕竟,村姑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

包括我们家包茶的泡袋,从开始直到现在,一直坚持在用最环保的牛皮纸袋。

大把的人说,太low,配不上你家的品牌。

但,为了环保,为了杜绝塑料,我们永远会坚持,使用牛皮纸袋。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制造冲突。

云南茶福建茶广东茶浙江茶贵州茶四川茶.....华夏大地上的所有茶类,根源上本是一体,同室操戈,甚为不美。

面对庞大的国际市场,面对印度红茶与斯里兰卡红茶的肆掠,国仇家恨不可忘,团结才是硬道理。

那么,在和平的大前提之下,云南不做乌龙茶,是给福建留口饭吃,该怎么解读呢?

当有三种理解。

第一种,是偏自负类的。

大略是认为,云南茶树总体产量较高,正所谓“云南茶是按吨卖,福建茶是按克卖”,产量大了,料多了,能做的茶自然就多了。

什么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一切尽在掌握,全部皆可拿下。

客户想要什么茶,都可以生产出来,包您满意。

有了这种睥睨天下的气势,难免会自觉“独孤求败”,高处不胜寒。

到了这种精神境界,口吐狂言压一压老对手福建茶,那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第二种,是客观表述类的。

比如,两个人坐下来聊当下的茶圈形势,说起云南茶最常见的对手,福建茶。

这个对手,为何不是浙江,不是广东,而是福建呢?

盖因浙江主产绿茶,而叫得响名号的西湖龙井,自成一国,在市场上极为低调,仿佛武侠世界中的唐门,名号极响,又不知其深浅,故轻易不敢与其为敌。

广东的特色茶是凤凰单枞,但广东人平时消耗量大的茶,却是产自福建的大红袍水仙肉桂......

故而,云南茶在市场推广时,最经常邂逅的便是福建茶。闲时不由自主拿福建茶出来对比对比,洗刷洗刷,当不在话下。

尤其当下的茶圈,六大茶类里,有四个品类的茶,都有云南茶青的影子——白茶中有云南白茶,黑茶中有熟普,绿茶中有生普,红茶中有滇红

唯有青茶中的武夷岩茶,云南茶青不曾大张旗鼓地涉及。

是以,他们在聊起茶圈大势时,客观地表述出云南茶青可以一统天下的霸气,自也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种,是色厉内荏类的。

比如在某个场合,或者某个特殊的条件下,某云南茶被福建茶压了一头。

这时候,某云南茶人恼羞成怒,便说出了这番话。

有点类似于找回场子的虚张声势。

“小样,你等着,我找了大哥再来收拾你。”

剑拔弩张,硝烟四起。

现实中,确实,量大的还得数云南茶。

福鼎白毫银针按克卖,按斤卖;牛栏坑肉桂按克卖;古树茶,可以按吨卖。

云南茶人生长在那样一个得天独厚适合茶树生长与种植的自然环境里,这地位地方还因为地处边陲,没有受到沧海桑田变迁的影响,故而,古树量大,老树量多。

尤其,无论是新茶树还是老茶树,在那丰沛的热带雨林里,照样是生长得极好极茂盛极易生养的。

所以,云南茶可以采三季,这般过剩的量,让云南茶可以做成任何他们想做的茶。

比如学绿茶,做成生普。学黑茶,做成熟普。学红茶,做成滇红。学白茶,做成云南白。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出。

有时候我觉得,每一位云南茶人的心目中,都住着一位叫做无所谓的小顽童。

小童的口头禅是,放眼天下,还没有我做不成的茶。

所以,未来,如果茶界有一个地方可以一统天下的话,那肯定是云南茶——虽然当下云南茶青还没有涉足黄茶和乌龙茶领域,但只要云南茶人想,就一定能做到。

毕竟,六大茶类已去其四,余下两类,亦只是负隅顽抗罢了。

村姑陈并不相信云南茶人说这句话,是在挑衅福建茶人。

因为,没必要。

云南茶的对手,从来不是福建茶。

若是放眼天下,已经无茶可敌,还可以放眼到世界去。

毕竟,从前是中国茶一枝独秀,现在是各国茶百花争艳。

若是能走出国门,为中国茶的复兴,赢得几分利好,方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到那时,带头大哥的宝座,舍你其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