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4 14:51
文 | 翰林讲历史
编辑 | 翰林讲历史
在中国,军装代表着威严与责任。董大维把这身军装变成了敛财工具,甚至到案发时仍坚称自己是少将。一个连初中都没读完的农村人,是如何靠一身军装混进上流社会?这背后的真相令人深思。
董大维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就没人管教,父母还特别溺爱。初中没毕业就开始打工,那时正赶上改革开放,看着别人都在做生意赚大钱,董大维坐不住了。可是文化水平太低,只能在工地搬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穿军装的人走到哪都倍受尊敬。就这样,董大维买了一身假军装,配上假证件,开始了他的"军界生涯"。
1. 内心极度自卑
董大维在工地干活时就看不上这份工作。他总爱往高档商场跑,看见那些衣冠楚楚的人就眼红。工友们都觉得他不务正业,可他压根不在乎。董大维心里憋着一股劲,非要当个人物不可。这种强烈的自卑感逼着他寻找捷径。
2. 社会风气助长气焰
那个年代正是社会大转型时期,人们对军人特别尊重。董大维发现,只要穿上军装,说话腰板都硬气。不少商人主动巴结他,有求于他。这种优待让董大维尝到了甜头,干脆一条路走到黑。
3. 骗术高超到家
董大维为了扮演好军人角色,天天在民兵驻地蹲点。学人家走路姿势,说话方式,甚至连吃饭时的餐桌礼仪都要模仿。他把这个角色演得太像了,连自己都信以为真。
4. 利益圈子越滚越大
董大维搭建了一个利益网络。富商给钱求办事,家长送钱想让孩子进军校。大家都觉得他有能耐,谁也不敢得罪他。这种关系网一旦形成,就没人敢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5. 受害人不敢声张
被骗的家长们知道走后门不对,但还是前赴后继地找董大维。即使发现上当,也不敢报警。大家都怕得罪这个"军中高官",担心影响孩子前途。这种心态反而给了董大维更大的施骗空间。
6. 外表包装用心
董大维的办公室装修豪华,衣着考究。光看外表,绝对是个有身份的人。他特意在胸前挂满勋章,谈吐间尽显"官威"。这套包装实在太像样了,让人不得不信。
7. 信息难以核实
那时候查证军人身份不容易。董大维就趁着这个空子,把戏演得滴水不漏。直到他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受害者才认出这是个骗子。
董大维用十五年时间编织了一个谎言帝国。这个农村出身的打工者,硬是凭一身军装混进了上流社会。董大维最后连自己都骗了,在被抓时还坚持自己是少将。一个人若是长期生活在谎言中,到最后连自己是谁都会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