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闻名于世,是中国乌龙茶中的珍品。它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融合了绿茶与红茶的技艺,历经十余道工序,最终成就一杯醇厚甘爽的茶汤。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析岩茶的制作流程,并探讨“香、水、滋味”如何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
1. 采摘:严选鲜叶,奠定品质基础
- 开面采:只采成熟新梢(开面三四叶),过嫩则苦涩,过老则味淡。
- 天气要求:雨天不采、露水不采,确保鲜叶纯净。
- 关键影响:鲜叶质量直接影响后期“水”(茶汤厚度)和“香”(品种香)的表现。
☀️2. 萎凋(倒青):水分调控,激发香气前体
- 日光萎凋最佳:鲜叶摊晒,蒸发水分,促进内含物转化。
- “两晒两晾”:先晒后晾,精准控制失水程度,避免青草气。
- 香型初现:萎凋不足则青气重,过度则香气低闷,影响后期花果香的形成。
3. 做青:岩茶灵魂的塑造
- 摇青+静置交替:叶片碰撞形成“绿叶红镶边”,促进花果香生成。
- “走水返阳”:茶梗水分输送到叶片,使茶叶“死去活来”,内质转化。
- 香与水的平衡:做青不足则茶汤苦涩(水差),过度则香气流失(香弱)。
4. 杀青:锁定风味,纯化香气
- 高温快炒:230℃下快速破坏酶活性,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
- 手法关键:团炒、吊炒、翻炒结合,避免焦糊,影响茶汤纯净度。
5. 揉捻:塑造外形,提升滋味浓度
- 双炒双揉:使茶叶紧结,形成“蜻蜓头”“蛙皮状”,茶汁外溢增强“水”的醇厚度。
6. 初焙(走水焙):第一道火的淬炼
- 高温抢水焙:快速蒸发水分,稳定茶质,毛茶初成。
- 初步定香:去除青草气,初步形成烘焙香,为后续炭焙打基础。
✨7. 精制:挑剔的完美主义
- 拣剔:手工剔除茶梗、黄片,确保茶汤纯净。
- 风选:去除碎末,提升茶叶匀整度,使“水”更细腻。
8. 炭焙:岩茶的终极升华
- “三道火”工艺(走水焙、复焙、炖火),文火慢炖,让茶汤更醇厚。
- “重水求香”:传统炭焙以滋味(水)为核心,火功越高,茶汤越醇,但高沸点香气(如果香、炭香)更显。
- “吃足火”的宝色:优质岩茶经足火烘焙后,叶面呈现乌润宝光,茶汤“岩韵”凸显。
香、水、滋味的终极解析
- 香:
- 品种香(如肉桂的桂皮香、水仙的兰花香)由做青和炭焙共同塑造。
- 工艺香(花果香、炭火香)依赖做青发酵和焙火技术。
- 市场趋势:轻火茶以花香取胜,足火茶以熟果香、炭香见长。
- 水(茶汤):
- 厚度:由做青走水是否透彻、炭焙是否到位决定。
- 纯净度:精制阶段的拣剔、风选至关重要。
- 岩韵:正岩茶因独特矿物质土壤,茶汤更显“骨感”。
- 滋味:
- 鲜爽度:萎凋和做青是否均衡,避免苦涩。
- 回甘:炭焙促使糖类焦糖化,增强甜感。
- 耐泡度:足火茶因内含物稳定,可冲泡十余道。
今日茶语:
一泡顶级岩茶,是山场、工艺与时间的共同杰作。香易得,而“水”难求,真正懂茶之人,更重茶汤的醇厚与回味。你更爱高香型还是醇厚型的岩茶?评论区聊聊!
#岩茶 #非遗技艺 #茶文化 #武夷山大红袍 #炭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