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品味茶的韵味:天然茉莉花香与一级白毫银针的完美结合

发表时间: 2025-07-05 22:5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晚去逛南后街

本来这些年,是极少去这些景点的,因为外省朋友极多,那里路又不宽,为了让大家好好参观,我们本地人,还是少去添堵为是。

然,先有朋友在南后街开了店,让我们的茶叶和茶具放进去给他撑场面。

后又有朋友也在南后街开了店,需要我们家的茶具摆进去给他提升档次。

原本低调、于线下不争不抢的小陈茶事,就用这种方式,进驻了福州热门景点南后街。

东西放进去了,总要去看一眼,也算放心。

遂,趁着台风来临前并不闷热的夜色,去了。

最大的印象不是朋友那古色古香花了大价钱装修出来的院子,倒是满街在叫卖的茉莉花,印象深刻。

记忆里,小时候的福州,才有这么多的茉莉花。

成长这些年,几乎不见茉莉花的踪迹,成长之后才发现,花都搬到广西横县去了。

而今,满巷子的茉莉花,令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2》

下午喝茶。

李麻花说,天气热了,喝点温润的吧。

前几天才喝了荒野冬片《金砖》,润泽度五颗星的明星茶。今天,就喝白毫银针吧。

2025年的一级白毫银针《思帝乡》摆上桌来,乍一看,以为是刺猬——那全身毛茸茸的白毫,像倒刺一样,朝天竖在那里。

这是白毫炭烘过后的静电反应。

被老师傅加持过的炭烘技术,果然不一般,看上去跟电烘银针,立马就大相径庭,泾渭分明。

冲泡了它,白毫多如繁星,花香盈盈,白茉莉的清香幽在其间。

太香了。

跟昨晚的茉莉花香渐渐混在一起,迷朦了唇舌。

这花香还极为持久,一直都在,直到终章。

这款一级白毫银针,跟往年相比,花香更浓郁,更清长,更具象——明显分得出来是茉莉花的芬芳。

这便得益于,它的生长期,是在即将开启倒春寒的时候。

譬如,明天会降温,而它生在今天。

这种时候天气已经拉开了寒冷的序幕,正在渐渐地,临近更加料峭的春寒。

于茶树而言,这并不好,影响生长发育。而于喝茶的人而言,这是好事,能喝到一款内质极为丰富,汤水极为丰腴,香气极为丰富的好白茶

于是,便有了今年这一款,茉莉花香的,一级白毫银针,《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终被无情弃,不能羞。

我们都应该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去对待爱情,对待婚姻,对待生命。

犹如这首词中的思春少女。

犹如,这一款泛着盈盈茉莉花香的,白毫银针。

2025一级白毫银针

《思帝乡》

【品鉴笔记】

干茶:

芽头紧实,白毫多而密,有炸毛之势。

芽身灰绿,护旗油绿,护旗少,纯芽多。

闻之,有干燥的炒坚果香,以及干植物鲜香。

第一冲:

沸水冲入的时候,有极度清新而空灵的气韵,从盖上,直扑鼻腔。

这股子清新的感觉还极具感染力,瞬间就让整个呼吸系统,一下子,全部都清新了,空灵了,通透了。

好像是一支清洁队,用最洁净的空气清新剂,把你从头到尾清洗一遍一般。

而他们使用的空气清新剂,是纯天然的,来自山野的,新鲜茶叶的细胞液

金贵无比,又珍奇无比。

等盖子彻底冷却之后,再去闻香,这时候闻到的,是盖香的尾调。

一股子清新的竹林、森林的气息。

无数清新的植物细胞,在微风轻拂下,敞开呼吸,释放出独属于自己的荷尔蒙。

行走其间,不消半刻钟,就会被这股子清风所熏染,发上,衣上,带上,尽皆清香无比。

汤水是轻盈的,有一种山泉般的清冽与冰沁,又有井水的清透与温润。

莹莹一团盛在玻璃公道杯中的时候,只觉得仿若天山冰泉,那种极度纯净的,毫无杂质的,极清洁干净之地的,无根之水。

看着如此清透之物,只想好好地喝一口。

果然,入口之后的感觉,极为美妙。

是一种清新的,宁静的,又软糯的汤感。

汤水中的白毫,又多又密又长,还在稠汤的裹挟下,尽情荡漾着毫香。

因为汤水具有一定的稠度与浆感,这股毫香释放得没那么强劲与快速,是隐隐的,缓慢的,同时也是持久的。

是雾中看花,有一层薄雾,于是呈现着朦胧的美。

像是韦庄的《思帝乡》里,少女对少男的怀春。

因为不了解,不相识,全凭想象,从而如诗般地美好。

第二冲:

浓郁的植物鲜香,以及浓烈热情的野生植物香(毫香),浓浓地,荡漾在盖上。

春季的时候,野草蔓生。

沉睡了一整个冬季之后的野根野茎们,在惊蛰雷声之后,匆忙地,醒来。

并且,在春风化雨之下,茁壮地生长着。

有蕨,有芹,有葛,有兰,有蕙.....

采茶的时候,如果顺道将它们采下来,煮一锅,便可以闻见,那热烈似朝霞,葱郁似嫩柳的,野生植物鲜香。

如这款2015一级白牡丹《思帝乡》的第二冲的盖香一般。

鲜嫩,鲜活,鲜爽到让人闻香的手停不下来,只能一直闻,一直闻下去。

花香也在,但被这股子浓郁的毫香给盖住了。只能像是乌云后的太阳,悄悄地露出一圈金色的边来。

细辨一番,是如茉莉花一般的清幽花香。

柔,嫩,娇,小巧动人。

这一冲的汤色更浓了,呈现出清淡的鹅黄色,像是翠羽黄衫霍青桐身上那件衫子,又像是杨过小龙女的女儿,身上的那一件。

淡黄衣衫的少女,总是给人亭亭玉立,娇美可人之感。

茶汤也是,这般嫩黄色的茶汤,晶莹在杯中,令人只想,大喝一场才算。

汤中的小泡沫变多了,浮在汤面上,久久不散。

这便是炭烘白茶的特征了。

炭烘白茶,尤其是以白毫又多又密实而著称的白毫银针,炭烘过后,反复的静电刺激之后,身上的白毫,是处于爆炸状态的。

那种如同猫咪炸毛的样子。

这般状态下,被烧开的沸水一冲,自然,立马,就大量地剥离下来,浸入茶汤中,或沉入汤中,或浮于汤面,与水相融或不相融。

不相融的,就会浮在汤面上,生成一个个久久不散的小汽泡。

你晃一下,它们可能就破了,随之而来的,是破裂后炸开的白毫,粘附在公道杯的杯壁上,在汤水喝尽后,形成一圈水痕。

汤水中的滋味是纷纭的,有花香,有毫香,有木香,有竹香....

花香最浓最盛大,像一朵朵的牡丹,丰容盛鬓,开放在白色细瓷的杯中。

喝一口,便是口腔,唇舌,鼻腔,处处都被染上了这清艳的花香。

之后,舌上迅速涌起甜丝丝的津液,这些液体里,花香,如傍晚的莲,缓缓绽放着,一朵接一朵。

整个感觉,又浓郁,又丰腴,又曼妙。

像是重回了倾城浓颜的盛世大唐。

第三冲:

揭盖便是浓郁的毫香——清新的竹叶煮水的气息——这便是新白茶的毫香。

等它再老一些,就会变化,变成稻谷香——蒸小麦粑、蒸高梁米的香气。

这是天然拥有丰沛白毫的太姥山白毫银针,得天独厚所拥有的特色气息。

无浓郁毫香,不算太姥银针。

盖香的第二层,是在盖子微凉一点之后闻的。

那时候盖子的温度略比室温高一些,揭盖闻的时候,便是一股子清郁的花香莹然其上。

清雅,清新,清盈若水。

不是明艳张扬的香型,而是幽香如荷,淡雅如菊。就这般盛开在盖香上,便是如亭亭玉立的夏日莲花,高贵中透着温雅。

不是曲高和寡的,反倒是没有架子,极亲民的。

盖香的尾调,在盖子彻底冷到低于室温之后去闻。

那是最后缭绕在盖上的芳香物质们,属于低沸点的芳香。

这些香气有鲜竹叶香,鲜荷叶香,以及,鲜笋香。

那样清纯又鲜嫩,仿佛西湖边,那一碗嫩嫩的莼菜羹

甚为奇妙的是,一股子炒坚果的香气,也在盖上荡漾着,在尾调里出现,极淡,极细微,却仍旧让人捕捉到了。

这就是炭烘白茶的标志,也是炭烘白茶的隐藏密码。

无焦香,不炭烘。

汤水更加地莹润而有光泽,盛在杯中,便是小汽泡凝结在汤面,久久不散,仿佛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在玩着只有它们懂的游戏。

汤色仍旧跟前一冲一样,是标准的鹅黄,只是,汤水更加地柔润了,不再是清透晶莹的样子,而像极了和田玉,有油脂般的触感。

汤水中的滋味感跟前一冲一样,只是,更强劲了。

入口便是浓烈的花香,类似茉莉花的香气,是夏夜里,那洁白的、串成一串串、用丝带拴在手腕的茉莉花串。

盈盈间,在暗夜里,散发着浓浓的幽香。

不妖,不艳,却浓郁清盈,可以香到半夜,在半梦半醒间,还能闻到它的芬芳。

汤水中的芳香物质极有粘性,粘在口腔里,便是久久不肯散去,且,一直持续性地挥发着,释放着。

于是,回甘里,便是重重叠叠如海浪一样扑上来的,清甜,幽甜,以及,清盈茉莉香。

是春日游里的少女,那片怀春的心意。

在阳光下,明媚而美好。

【后记】

又到吃桃子的季节。

昨天早上,一开门就收到两箱水密桃。

硕大的两箱,小伙伴说,不知道谁寄来的。

一猜就是陆说。本来想去问他,结果开了一个会,就忙忘记了。

因为不确定是不是送给我们的——之前也有快递送错的经历——所以桃子一直没开箱。

直到今天下午,在直播间里,我忍不住呼唤陆说,问他,桃子是你寄的吗?

那会儿他不在。

后来傍晚的时候,他到直播间来问,老陈吃了桃子了吗?我才知道,果真是陆说陆老师。

感谢陆老师在相亲的百忙之中,还记得给我们寄香甜的古田水蜜桃。并且,好汉不留名。

晚饭后洗了吃了,非常柔软,非常汁水丰沛,令人爱不释嘴。

这些年来,吃过无数茶友寄来的无数零食和水果,比如陕西苹果,新疆的蜜瓜,广东鹰嘴桃广西杨桃浙江樱桃漳州莲雾杨梅....

真心的感谢大家,鞠躬!

村姑陈得到如斯的偏爱,于是,也会回报以,同等的热爱与善意,于茶叶身上。

种出好茶,做出好茶,存出好茶,坚持不做烂茶,是我们的信念,也是唯一的目标。

还将茶友意,寄予杯中茗。

为了列位看官一直有放心的好茶可以喝,小陈茶事,会继续砥砺前行。

一直,在路上。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