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8-13 22:2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台风又又又又又要来了。
不知道是今年的第几个台风。
只觉得把我们从酷热中给拉了回来,终于,可以在微凉的初秋里,喘一口气。
长夏聊赖,李麻花最喜欢的事就是,翻仓库。
无论外面的气温多么火热,仓库里一律是恒定的,25度。
365天,24小时,小陈茶事的仓库永远都开着空调,难怪小伙伴调侃,在我们公司,茶都过得比人好。
话说李麻花翻仓库的结果就是,把一些已经封箱了的茶、或者决定封箱了的茶,拿一泡拿两泡出来,悄悄地,祭自己的五脏庙。
没想到被我逮到。
遂,上缴所有茶叶。
在这个台风来临前的微凉秋天,我们,欣赏着窗外的树摇枝曳,在有一下没一下的阳光中,喝了这泡来自遥远的2020年的太姥山白毫银针。
今天没有去高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在楼上喝茶,不是台风天该干的事,风太大,云太多,并且,没有月亮可赏。
2020白毫银针《太姥针王》
品鉴笔记
干茶:
闻味,是干燥浓郁的稻谷香。
那种高梁米,小麦,荞麦,玉米,大米....一起存放在一间仓库里,一段时间之后,打开仓库门,迈入时,所闻到的那股独属于粮食的香气。
毛茸茸的厚厚白毫,像茫茫大雪之后的篷雪一样,重重地积压在白毫银针的身上。
于是,远远望去,便只见到一层银白,素洁雅致地,铺陈在芽身。
那种绒感,仿佛可爱的小动物蹲在其中,令人只想去摸一摸,去揉一揉,去撸一撸。
这便是炭烘的白毫银针,密封储存,不被打扰,自然陈化多年之后的正常状态。
因炭烘产生的静电,使白毫大量竖立, 即使陈化多年,亦不坠其坚毅之志。
第一冲:
沸水注入的时候,浓郁的,浓烈的稻谷香,从这款2020白毫银针身上,强劲地升腾而起。
那是一股浓到化不开的,仿佛台风来临前的浓密云层一般的,香气。
成熟谷物煮熟之后的香气。
代表着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富足。
是把五谷杂糖收藏进储存间之后三个月,开仓蒸煮时所闻到的香味。可以果腹,可以饱食,令人无比地心满意足。
盖香的第二层,同样,也是这股子浓郁的,稻谷香。
是厚厚的密实的白毫,在陈化五年之后,所生成的,浓云般的气息。
不分岔,不纷乱,清晰明了,可以辨识。
盖香的尾调,大约是在出汤后半小时去闻它。
彼时稻谷香散俟大半,只留下余韵,唯有竹叶煮水的香气,飘扬其上。
像是大雨之后,山青云淡,露出了天地的真容来。
汤色莹莹素白,像是微绿的、质地细密的上好和田玉。
汤水是稠糯的,喝到嘴里,就是极为稠,极为糯米汤的舌感。
滑滑的,柔柔的,润润的,汤水吸入嘴里,都不必用力吞咽,这茶汤便自动滑下喉咙去了。
只留下清凉的喉韵,在喉间婉转低吟。
白毫极多极多,多到分汤完毕之后,仍旧可以在公道杯的杯壁上,看到一层明显的白毫的分界线。
是由密密麻麻的白毫,积聚在同一条水面之上,而形成的。
只有白毫够多,才会生在这样一条类似水位线的“毫线”。
足见这款2020年的白毫银针,它的白毫是极多的,极丰沛的,它浸入汤水中的毫香,也是极多,极丰沛的。
带给我们的茶氨酸,更是极多极丰沛的。
不负“五年陈太姥山老银针”之美名。
第二冲:
揭盖之时,浓郁的盖香冲鼻而上。
跟前一冲一样,仍旧是明明白白的,清晰可辨的,毫香转化而成的,稻谷香。
只是这股稻谷香,比之前一冲,又更浓郁,更饱满,更强劲,更持久了一些。
仿佛是进入了一间更大的存茶仓库,释放出更多的独属于谷物的芳香物质,让人坠入了更深的稻谷香云团里,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尤其,这股稻谷香,还是伴着沸水的热汽升腾上来的,有了热汽的助推,稻谷香就更加地明显,更加地快速扩散起来,迅速占据了呼吸系统的所有感官。
每呼吸一次,都是一次稻谷香的全然冲刷与洗礼。
仿佛回到了原始时代,人类刚开始种植农作物,到了收获的季节,拿粮食作物煮熟蒸熟,分发给族人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欢腾与喜悦。
盖香的第二层,大约是在出汤后10分钟左右去嗅闻,同样是稻谷香。
蒸煮五谷杂粮的香气。
只是比第一冲,浓度略降,纯度略减。
像是被狂风吹散了的厚厚云团,只留下几缕几丝,犹自撑着场面。
盖香的尾调,跟前一冲一样,还是竹叶香。
这是出汤半小时之后,闻到的气息。
足见这款2020白毫银针白毫之多、之厚实、之密实。厚密到连尾调里,都还是毫香——年轻的白毫银针,毫香就是类似煮鲜竹叶的香气——它现在出现在五年陈白毫银针的盖香尾调里,足证这款针,白毫够多,毫香够浓。
连尾调,也霸占着不放手,不让其它的香气有露脸的机会。
汤色比前一冲更浓,呈金灿灿的黄绿色。
不必放到室外强光下观赏,只在室内茶桌,便肉眼可见汤水黄多绿少,晶莹剔透,白毫在其中浮浮沉沉,异常丰富。
汤水中的稠度,较第一冲而言,更浓郁了。
是那种入口便可以感觉到包浆感的极度的稠与极度的糯,啜一口茶汤入口,舌头立马就仿佛被一条极薄极轻极柔的绢纱给缠住了,温柔的触感,让人连咋舌都不愿意,生怕破坏了这可贵的柔柔的美感。
这股极度稠滑的汤水,咽下后,在舌上迅速生成了一股强劲的,甜。
浓稠茶汤中的氨基酸类物质,与唾液中的酶,产生了强大的化学反应,我们的舌上,便如同旗帜一般,升起了浓厚似屏风般的,甜味。
并且,伴着津液的升起,这股甜,更加地清透而美妙。
像是山泉,在舌上做着SPA。
这种极难得的舌感体验,没有喝过真正五年陈的白毫银针的人,是不会懂的。
第三冲:
比前一冲更加浓郁的稻谷香,出现在盖上。
这也是一股极易辨识的,香气——够浓,够厚实,够凝结,够持久不散。
但凡有鼻子的人,一揭盖,就能闻出来,并且,清晰的认出是何种香气。
世人常说,三冲四冲是精华,这第三冲的盖上香气,果然够持久,足够称得上是“精华”。
现实中,只有拥有如此这般厚实白毫的太姥白毫银针,才会在前两冲强劲释放过稻谷香之后,仍旧有力气,有余力,在第三冲的盖上,用大量丰沛的稻谷香,给我们留下如此惊才绝艳的背影。
盖香的第二层,也是稻谷香。
稻谷香在这款2020白毫银针身上,强势地横行了三冲,每一冲的盖香上,除了稻谷香,没有别的香气。
这真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理所当然了。
毕竟,年份真实的、产自太姥山的、炭烘的、五年陈的白毫银针,这世上也没多少斤。
好产区+好工艺+好储存的加持,让它的毫香特别明显,特别浓郁,可持续到第三冲、第四冲、第五冲还雄霸天下。
而老树龄的这一加分项,更是让这款2020年的白毫银针,毫香更加地浓纯而凝厚,仿佛大雾中的一道光柱,那样强,那样具有穿透力,那样郎艳独绝。
盖香的中调与尾调,不必说了,肯定也是,稻谷香。
尾调上或也有竹叶香的存在,但其实,竹叶香也是毫香的范畴。
可以说,盖香的全部,从前到后,从头到尾,尽数被毫香一网打尽。
什么缝隙都没有给别的香气留下。
一香包圆了。
汤色渐深,是淡淡的黄,比鹅黄浓一点,比姜黄淡几分,晶莹剔透的,白毫大量涌现在其中。
有清透又稠润的美,半透的质感,更显白毫的丰腴之美。
汤水中的稠度,相比前两冲,略降了一些,但比之其它的白毫银针同为第三冲时的糯度,仍旧是很强的。
滋味感在这一冲,加强了。就像十级台风加强成十二级台风。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啜一口茶汤,汤水中浓郁的稻谷香、直到第三冲还仍旧强劲的稻谷香、快出水仍旧如此清晰可辨的稻谷香,一再提醒着我们,这是一款五年陈的白毫银针,它是老银针中的典范之作。
遇到了,便不可放过,一定要大喝一顿才是。
【后记】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喝一点老白茶。
让那些在岁月的烟尘深处,陈化了多年的老茶,洗涤我们的尘埃。
一路行来,谁不是尘满面,鬓如霜。
连豁达的老苏也要写,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新白茶固然清新,但喝久了,会觉得不够醇厚,不够跌宕起伏。
老白茶却可以用它的质朴苍劲,给予我们钟瑞凝晖般的关怀。
那是一种看尽世事之后的,淡然与从容。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知道一个人,要经历多少事,才可以有这般恬淡的心境。
但老白茶可以。
喝它的时候,即使是年轻人,心也可以是恬淡的,宁静的,无波无浪的。
端一杯老银针,在窗边看树,在高楼上看云。
亦是一种修心。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