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8-11 19:39
宜兴紫砂艺术品收藏,需擦亮眼睛避开两种创作误区。就紫砂艺术家而言,有两种创作态度尤其值得警惕:
一是泥古不化的盲从。部分作者将古人作品奉若神明,一味摹古仿古。诚然,市场对古代紫砂经典的偏爱,会让仿作暂时获得关注,但细究之下,这种执着于临摹的创作,实则停留在学习阶段。真正自信、有学养、具才华的艺人,绝不会困于古人的影子里。技艺再好,若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触及不到艺术与学术的核心,这样的作品,又何谈收藏价值?
二是盲目反叛的虚妄。有些艺人标榜作品“有个性”“开宗立派”,却经不起艺术本质的拷问:作品真的出色吗?艺术格调够高吗?自身学养与才华能支撑起这份“创新”吗?紫砂艺术的创作,从不是为了创意而创意。回望宜兴六百年紫砂艺术史,若所谓的“创新”找不到历史坐标上的支点,无法体现时代的进步,终究是空中楼阁。
以上两种极端,一为固步自封,一为无知无畏。藏家需格外警惕:那些一味讨好古代造型、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仿古摹古之作,不过是在古人艺术思想边缘匍匐,创作者充其量只是个匠人,作品毫无收藏意义;而那些刻意标榜“个人风格”的艺人,更该自问才情是否匹配。正如宜兴籍大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言:“所谓个性风格,是作品里有作者身后的背影,自己是看不到的。”真正的风格,是长期创作中自然沉淀的“肌肉记忆”,绝非刻意表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