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安徽名茶探秘之旅

发表时间: 2025-04-24 10:52

安徽名茶探秘之旅

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产茶省份之一,名茶众多。这次我就来给大家介绍几款安徽省的名茶,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喝的?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类,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由清代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谢裕大茶庄创制 。其核心产区包括黄山风景区及周边的汤口、充川、岗村等地。

采用传统烘青工艺,经杀青、轻揉、初烘和复烘制成,干茶水分控制在5%以下,利于保存且香味浓郁 。

黄山毛峰的外形微卷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冲泡后汤色清碧微黄,香气如兰,滋味醇甘,韵味深长 。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类,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

需经81道工序,包括“拉老火”——炭火高温烘焙,两人抬笼反复翻烘,形成独特香气和霜面 。

六安瓜片是中国唯一仅采摘单片嫩叶制作的绿茶,不带芽和茶梗,形似瓜子,色泽宝绿带霜,叶缘微翘 。汤色清澈碧绿,香气清高似板栗,滋味鲜醇回甘,耐冲泡 。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类尖茶,创制于1900年,核心产区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乡猴坑村。其名取自产地“猴坑”及创制人王魁成(人称王老二)之名,寓意“茶中魁首” 。

原料选用当地特有柿大茶种,谷雨立夏采摘一芽三叶,经拣尖、摊放、杀青、理条、炭火三烘(毛烘、足烘、复焙)等非遗工艺精制 。

两叶抱一芽,扁平挺直如刀剑,俗称“两刀一枪”,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干茶苍绿匀润,叶脉隐现红丝线,白毫隐伏 。茶汤嫩绿明亮,兰香高爽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具独特“猴韵”,耐泡(三泡后幽香犹存) 。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工夫红茶类,创制于1875年,核心产区为安徽省祁门县及周边东至、石台黟县等地,以“槠叶种”茶树为原料,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享有“红茶皇后”的美誉 。

传统工艺分初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和精制(16道工序),耗时费力,故称“工夫红茶” 。

祁门红茶的外形条索紧细如眉,色泽乌润带“宝光”,叶底红亮匀整。香气似花似蜜似果,蕴藏兰花香(“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甘甜,清饮或调饮(加奶/糖)皆宜。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简称“屯绿”)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属绿茶类,因历史上集中于安徽黄山屯溪加工出口而得名,核心产区涵盖休宁歙县绩溪、祁门等地,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

炒青(如珍眉、贡熙)和烘青两类,炒青茶汤碧绿清新,香气馥郁;烘青色泽深厚,滋味醇和 。工艺复杂,需经37道工序,鲜叶多采一芽二至三叶,遵循“嫩叶老杀、老叶嫩杀”原则,成茶条索紧结匀整,色绿带灰 。

屯溪绿茶的干茶纤细匀直,冲泡后汤色绿明,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鲜醇,耐冲泡 。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是中国历史名茶,属黄茶类,产自安徽省霍山县大别山腹地,核心产区包括金鸡山、乌米尖、金竹坪等地(海拔600米以上),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 。

非遗传统工艺,分杀青、初烘、摊放、复烘、足烘五道工序,其中“摊放”是形成黄茶“黄叶黄汤”特质的关键 。

霍山黄芽的外形条直微展,形似雀舌,色泽黄绿披毫,白毫隐伏。汤色黄绿清澈,香气清高持久(分清香、花香、熟板栗香三种),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黄明亮。

桐城小花

图片均源自网络

桐城小花是安徽省桐城市特产的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因冲泡后形似初展兰花而得名,与舒城小兰花岳西翠兰并称“皖西兰花茶三姐妹”。

非遗传统技艺,经摊放、杀青、理条、复烘等工序,炭火慢焙提香 。

桐城小花的外形条索舒展如兰花,色泽翠绿带毫,芽叶相连 。香气清鲜持久,具独特兰花香(源于茶区野生兰草及特殊工艺) 。汤色嫩绿明亮,鲜醇回甘,叶底嫩匀成朵 。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上面这几款茶叶有没有你喜欢喝的?安徽省还有哪些你喜欢喝的茶叶?评论区可以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