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8-09 12:24
徽州大地,自有一番与黄字深深结缘的灵性光采。若有人问“安徽三黄”,心中自然浮现出黄山、黄梅戏与霍山黄芽这鼎足而立的瑰宝。此三者,非但点染了黄澄澄的光影色泽,更承载着徽州天地的魂魄,山水之精魄于此三态间流转不息。
黄山之黄,宛如造化之手捧出的一块惊世宝玉,石破天惊般立于皖南。那是初晨时分的日光为山峦披上金缕衣,是层叠的云海在峰峦间浮涌飘荡。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雕琢出的奇观。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叹,道尽了黄山奇绝无双的魂魄。立于山巅,看云雾缭绕升腾,恍如置身仙境,人渺小如微尘,却又仿佛能伸手触摸到亘古永恒——那正是大地最壮丽雄浑的魂魄之语,用石、用松、用翻腾云海,震动着每一个仰望者的心灵。
而黄梅戏之黄,则流淌着人间最真切的血脉和温度。它生于皖江之畔,由乡间采茶歌谣的清泉中汩汩而出,渐渐浸染了泥土气息和生活的悲欢。这戏中的“黄”,是衣饰上的明艳鲜亮,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那唱词中流淌的朴素深情。黄梅戏的调子,或清越如溪水淙淙,或低回如烟雨轻愁,婉转唱出普通人的爱恨情愁。台上水袖翻飞,眉目传情,台下人随之欢喜随之落泪。它并非高踞云端,而是紧贴泥土生长出的艺术花朵——它用声音的藤蔓,缠绕起人间烟火,唱出百姓心底最柔软而坚韧的絮语。
霍山黄芽之黄,则沉淀于杯盏之中,是草木对天地精华最含蓄的吐纳。它扎根于大别山腹地的怀抱,承接着高山云雾的滋养。那一叶茶芽,从萌发、采摘到焙制,皆蕴藏着手艺人对自然之道的谦卑领悟。茶成之后,芽叶紧实如雀舌,色泽金黄绿润,入水冲泡,汤色澄澈透亮,香气清幽绵长。浅啜一口,先有微苦轻触舌尖,旋即化为甘醇,缓缓滑过喉间,仿佛将皖西山水的灵气也一并饮下。这茶中沉浮间舒展的嫩芽,分明是山魂水魄凝成的精魄。茶汤澄澈如镜,映照出浮生百态,却又温柔地熨帖着焦渴的心肠——这小小杯盏里,盛着山野的精魂与人世的回甘。
此三黄者,岂止颜色之黄?它们如天地人三才之精微凝铸,是安徽山水精魄最灵动的三种形态。黄山巍巍俯仰天地,黄梅袅袅诉说人情,黄芽沉沉抚慰心肠——三者合一,恰构成安徽文化魂魄最完整、最生动的注脚。
山凝其骨,戏活其韵,茶润其心。此三黄,非独为徽州增色,更以其不朽姿态向世人昭示:真正的隽永之物,无不源于大地深处那深沉的呼吸与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