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如何选购大红袍?从价格、品质和购买渠道三个角度进行评估

发表时间: 2022-08-31 17:42

如何选购大红袍?从价格、品质和购买渠道三个角度进行评估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大红袍的概念之争,由来已久。

拼配大红袍、名丛大红袍、母树大红袍……

但提到大红袍,咱们不能忽略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产地。

市面上有些茶,包装上清楚直白印刷着“武夷岩茶”这四个大字。

但细看背后的产品信息,另有一行小字标着“建瓯”。

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建瓯产的茶,怎能叫岩茶?

规范来看,那只能算是闽北乌龙‎茶

武夷岩茶里,重点在于“岩”字。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之前文章‮里写过,靠近风化岩而生长才能叫岩茶。

根据土壤内岩土成分组成,含风化岩碎屑多少,以及整体山场自然环境,岩茶有正岩、半岩、外山之分。

广义上,外山茶的出产地,距离正岩⁨产区远得很。

甚者,已经脱离了武夷山的行政区域范围。

不仅和岩茶的“岩”不沾边,连武夷茶也算不得。

但既然如此,又该怎么区分呢?

前段刚在网上看到提问——什么样的大红袍,才算武夷山大红袍

对广大茶客而言,要想摸清一泡茶的真实产区,难度不小。

坏人脸上不会刻上“坏蛋”二字。

而外山茶的自身,极少会诚实本分表明自己是外山所产。

不过,即便不谈产区。

从一泡茶的外形、香气、滋味等实际角度,也能辨明怎样的大红袍才值得入手。

《2》

听过一个岩茶版“摸金校尉”笑话。

据说一泡岩茶好不好,山场正不正,有人只要摸一摸泡袋就能知道。

哇,这么神奇,背后原理到底是什么?

摸泡袋质感呀,好马配好鞍。

那些配套顶级岩茶的泡袋包装,摸上去普遍手感厚实,密封性更好。

但这个法子,不是所有时候都靠谱。

万一遇到旧瓶装新酒,劣质茶套上好包装的情形,就得彻底傻眼了。

真正信得过的法子,还得看过实物再说。

品质过得去的大红袍,条索匀称、颜色均匀、揉捻紧结、拣剔干净。

剪开泡袋后,要是从里面倒出来的干茶,颜色‪杂乱。

有绿、有褐、有红、还有土黄色和咖啡色……

如此花杂的干茶,摆明就是原料老嫩不一,发酵不不均匀,火功不一致。

另外,从条索粗细长短看,若整泡干茶有大有小,条索有粗有细。

一会像瘦头陀,一会像胖头陀。

大小不一,原料粗老,内在还保留有没挑干净的茶梗和老叶片。

如此品相糟糕的大红袍,说句大白话,做茶时根本没用心。

即便买入手,也是个累赘。

《3》

新入门的茶客,常会听到这样的前辈劝告。

“好岩茶,闻起来得干净。”

然后呢,茶香干净,表现在哪些方面?

很多人喝了好几回茶,还‏是没能参透个中道理。

其实,茶香干净表现在很多地方。

拿一泡茶在手,参考前文提到的内容,摸一摸泡袋。

虽然看泡袋包装,无法确定一泡茶的上限,但却能排除那些连底线也不达标的问题茶。

比如,装在又薄又破的旧款泡袋内,既不防潮,也不密封。

这种在茶叶包装店批发价最便宜的泡袋,质量不高,容易带有塑料味。

用这样的泡袋来盛放干茶,谁能确保茶叶不会沾染杂味?

打开泡袋后,先闻干茶气息。

一旦发现有任何杂味异味出现,即可淘汰。

好茶的气息的干燥舒爽的,对岩茶而言,即便经历较高程度的焙火,干茶该有的香气也不会变成焦味。

若有焦味、闷味、酸味等怪味道出现,这泡茶就不值得信赖。

《4》

茶香干净、纯正、无杂味,仅是底线要求。

辨别大红袍品质时,从茶香表现力来确定,更为直接。

闻香辨茶,有不少方式。

一句话,先多闻。

闻干茶香,闻盖香,闻杯底香,闻水香,闻叶底香。

多维度,多角度去锁定一泡茶的香气,才不易放过漏网之鱼。

另外,闻香时要注意策略

闻干茶时,最好将盖碗摇一摇。

烫壶温杯后,趁热投入干茶,轻摇盖碗,激发干茶气息。

再揭开一个小角,凑近去闻,是花香,是焦糖香,是果香,此时一闻便知。

闻盖香时,注意温度⁩变化。

抓紧时机趁热闻,能将先声夺人的前调香气,尽数获悉。

稍微放凉后,再去闻中调香,看香型是否发生变化。

若在揭盖闻了好几遍茶香后,还是没能感受到一丁点的花香、果香、焦糖香,

以及其它代表香型。

说明这泡大红袍的表现多半够呛。

《5》

喝岩茶,常提到一个“啜”字。

啜茶,很多人嫌弃大声啜茶,举止不雅。

但大家别弄错重点。

啜茶值得关注的,并非是否啜出声,而是慢动作喝茶。

小口饮入茶汤后,先别急着吞下去。

而是让茶汤在口腔内稍作回旋,充分调动味蕾感知细胞,感受茶汤的稠滑程度、落水香气、是否醇厚扎实等。

茶汤滑不滑,喝入口的瞬间就能知道。

稠滑细腻的茶汤,如饮琼浆,用不着舌头去推动,就一滑而下。‮

而喝入口不顺滑的茶汤,会面临不少“阻碍感”。

包括涩口、酸涩、苦涩等刺激性茶味含量过高,导致茶水入口异常不爽。

茶汤喝入口后,汤水当中裹挟的缕缕香气,飘扬而上。

能让人感觉唇齿留香,喝茶过后,连喉咙回味里都是香滑不绝。

最后,茶汤醇厚是一泡好岩茶的重头戏

喝起来口感扎实,汤感醇厚的茶汤,是非常有重量感的。

茶水不稀薄,也不会寡淡如水,而是非常绵柔。

饱满得就像胶质丰沛的汤羹,每一滴茶汤当中都蕴藏着丰富滋味!

《6》

值得买的大红袍,茶味很有层次感。

茶汤入口后,用舌头去感受汤水的滋味变化。

或香滑,或醇厚,或甘醇,或绵柔,或细腻。

瞬息之间,茶味已经在口腔内上演了一出好戏。

对岩茶而言,茶味足够丰富,才值得细品慢尝。

这种扎扎实实的茶味体验,方才难能可贵。

之前有茶友提过,他买的花香大红袍,闻着很香,喝着也甜,就是茶味不耐泡正常吗?

闻言,直觉不大妙。

喝岩茶,不看重单纯的甜不甜。

而是入口清甜,甜而不腻,甘醇饱满,回甘持久。

比起直白单纯甜,清甜+回甘才更可贵。

如果只看重茶味甜,那做茶时可太好办了,直接加糖就行。

但这种人为增加的甜味,无法与茶叶自身的天然甜媲美。

考虑到,茶汤入口时尝出来的甜,带有迷惑性。

当茶友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以观后效。

多泡几次,看是否耐泡再说。

如果一两冲后立马变淡,这茶多半藏有猫腻!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纯料、拼配、母树大红袍,4个大红袍的真相,终于一次性说清了

聊聊大红袍拼配的那些事,看金奖大红袍是如何拼配,涅槃成金的?

大红袍早已消失在历史上,那么现存的母树大红袍,又是哪来的?

桂皮香大红袍,是肉桂还是大红袍?普通茶客如何分清两者的区别?

武夷岩茶与大红袍是一个概念吗?那肉桂、水仙也是大红袍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