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大全网

养生花茶全攻略:找到适合自己的茶饮之道

发表时间: 2025-06-30 05:45

养生花茶全攻略:找到适合自己的茶饮之道

食之有理

花茶

合集

1 健康加载中•••

玫瑰花茶

菊花茶

……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证实

经常喝茶对身体健康

有着不少好处

但很多人不喜欢茶叶的涩

别急!可以考虑一下花茶

口感更好喝

养生效果也不错~

玫瑰花

Part.01

花茶合集

我玫瑰花的使命是温和守护!我擅长调理的是“气”与“情”,最适合肝郁气滞、压力缠身的你。饮用我,贵在坚持与温和。

明《食物本草》曰:“玫瑰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玫瑰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功效。肝气郁结是导致情绪不畅(郁闷、烦躁、焦虑)的常见原因。还可以调和气血、美容养颜,调理月经等。

食用方法

泡茶

5~8多朵,或搭配枸杞+红枣或陈皮

调料

玫瑰酱/玫瑰蜜

泡酒

玫瑰酒

金银花

Part.02

花茶合集

我金银花自带天然灭火器属性,是清热解毒的“天然灭火器”&痘痘的“冷静克星”,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金银花味性甘寒,微苦,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等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感冒及热性病,如发热、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

食用方法

泡茶

5~10g,或搭配菊花或甘草

烹煮

煮水/煎汤(金银花露)

入膳

药膳

菊花

Part.03

花茶合集

我菊花家族可都是“护眼特种兵”!杭白菊温柔清甜,贡菊低调温和,胎菊更是清热尖子生,不管是熬夜追剧还是加班改方案,喝了我泡的茶,相当于开了“护眼外挂”!

菊花在神农百草中被列为上等,认为“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在中医中多用于风热感冒、眼目昏花、目赤肿痛等。黄菊(如杭黄菊):疏散风热,适合感冒发热。白菊(如杭白菊):平肝明目,适合用眼过度、高血压

食用方法

泡茶

5~10朵不宜过量

入膳

菊花粥/菊花绿豆汤

槐花

Part.04

花茶合集

我槐花是隐藏的“止血超人”,自带清甜香气的我,不仅能凉血止血,还能清肝泻火,让鼻血“刹车”。

槐花性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常用于便血、吐血、肝热目赤、血痢、头晕等症状。

食用方法

泡茶

5~10g,或搭配菊花或蜂蜜

入膳

槐花粥、槐花蒸菜/饼

像上述这样药食同源

花类植物有10种

各有各的长处

请看下面的详细总结!

药食同源

Part.05

10种花类植物

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花类植物有10种,分别为丁香代代花白扁豆花、金银花、菊花、槐花(槐米)、山银花、玫瑰花、西红花松花粉。这些植物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挥发油多糖、有机酸,多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等作用。

这些药食同源的花茶

各有“看家本领”

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

选择饮用

有没有哪些人群不适用呢?

禁忌人群

孕妇:慎活血、寒性花茶;

过敏体质者:花粉过敏;

长期服药者、经期女性:慎活血类;

低血压患者及儿童慎用。

食用方法

Part.06

花类植物

丁香

日常调味(1~3粒);

泡茶/煮水(丁香姜茶、丁香橙皮水)。

代代花

泡茶(3~5朵,单泡/可搭配玫瑰花/陈皮/山楂);

入膳(煮粥/甜汤/蜜饯)。

白扁豆花

泡茶(5~10g,单泡/搭配荷叶/陈皮);

入膳(煮粥/炖汤);

制作凉茶(白扁豆花+菊花+甘草)。

西红花

泡茶(3~5根),可搭配红枣+枸杞或玫瑰花;

入膳(煮粥/炖汤);

泡酒。

松花粉

直接服用(3~5g);

冲调饮品;

加入膳食。

山银花

泡茶(5~10g,或搭配菊花或蒲公英);

煮水/煎汤(山银花露 );

药膳(粥/山银花炖肉)。

图源:图虫创意

探索了花茶的种类、功效

与冲泡技巧

是否找到了心仪之选?

注意!

花茶是“健康饮品生活伴侣”“调理辅助”,不是“药物”或“治疗方法”。不同个体存在差异,饮用后感到不适,请立即停止饮用,如有特定的疾病困扰,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EB/OL].( 2002-03-11)[2020-03-01].

2.阙灵,杨光,李颖,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修订概况[J].中国药学杂志,2017,52(7) : 521-524.

3.欧阳立力,华萍.药食同源花类植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20,36(06):58-60.

4.刘嘉,赵庆年,曾庆琪. 玫瑰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9,21( 04) : 328-332.

5.王平,童应鹏,陶露霞,邵云东,刘晓平. 西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4,45( 20) : 3015-3028.

←点击左侧图片查看专辑

食之有理

来源:邵逸夫医院 临床营养科

作者:俞彤瑶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浙大邵逸夫医院服务号全新升级

打造一站式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

开启智慧医疗服务